小学语文第四册《25玲玲的画》教案教材分析:本文通过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画上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物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引出本文的观点--"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育学生,生活就是这样,要乐观,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教学目标:⑴知识能力: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⑵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习者分析: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的不如意事。这时,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去处理,有的小朋友会沮丧,甚至是自暴自弃,这都会是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学生可以在这篇课文中学到,遇事不但要乐观,还要开动脑筋。努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同时还可以体味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学准备:自制课件课时:2教学环境:非网络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有位新同学来到我们教室。她的名字叫……(板书)玲玲指导读好后鼻韵母。2、你想了解玲玲多一点吗?自由朗读课文,请教"小泡泡",读准课文中的字音。想想: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3、提问。4、补充板书25的画指读课题。二、学习生字词。1、玲玲说自己懂的知识很多,她想挑战我们班的同学,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设计意图】以玲玲的名义,设下从字到句的各个难关,让学生激发学习生字的兴趣。2、(小黑板示字)开火车读字你从生字中发现了什么?老师提醒--字音、字型。老师范写:"糟"、"脑"。3、(示词语)开火车读注意正音。4、你们能用生字组词吗?四人小组讨论5、提问。6、造句。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朗读。1、再读课题。你能就课题提出你想知道或你想考同学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问,如:这画叫什么名字?其中发生了什么事?【设计意图】告诉学生读课文的方向。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3、提问。4、让我们也进入到课文里,一起来感受这个故事。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课文。5、指读。评。第一组--通顺、流利、语气。第二组--动作、神态【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感受人物的语气、动作、神态,对课文有初步认识。6、你觉得爸爸说的话对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导入文章的拓展。四、拓展。1、是啊,我国古代旧有这样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自由读"阅读天地(一)",想想: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和玲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提问。3、总结。(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齐读。遇事要乐观、镇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2、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看过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吗?故事讲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3、可,怎样才能使坏事变成好事呢?(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指读。【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本课主题。4、以下的表演,就会给我们讲明这个道理。请同学们边看边细心观察表演中,人物的三个不同的表情变化。学生演课本剧(录像)【设计意图】以新鲜、活泼的方式直接带学生进入课文,也能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课文。5、这个故事叫……齐读课题6、提问。二、细读课文,解决重难点。1、课文里具体同了哪三个词语描写玲玲的表情变化。默读课文,�"~~~~"划出。(板书)玲玲()--()--()2、提问。(板书)满意满意端详哭笑【设计意图】以玲玲的三个不同的表情变化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玲玲事发前、事发时、事发后的不同表现。3、课文里的句子是这样写的。(示句子)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玲玲满意地笑了。①指读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②提问引--玲玲为什么会哭?突出"糟糕"。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糟?可是,哭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