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活化南京市育智学校何云芳摘要教学语言的生动化并不等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纯粹的生活语言,而是要求语文老师无论是解读作品还是评点习作,都要有一种联系生活的意识,到生活中去寻找自己话语的源头活水,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性,追来幽默、明快、含蓄的话语风格。关键词语文教学智力落后儿童语言生活化素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教育首先是一种语言的生活方式。”语文课堂话语确实需要文学性,但又不能脱离生活。语文与生活须臾不可分离。教学语言的生动化并不等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纯粹的生活语言,而是要求语文老师无论是解读作品还是评点习作,都要有一种联系生活的意识,到生活中去寻找自己话语的源头活水,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性,追来幽默、明快、含蓄的话语风格。因为智障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问题,有些还伴有多种身体残疾,这些客观因素构成智障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过程中的障碍。这一点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恰恰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活化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所以教学语言的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智障学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我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导入语的生活化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引入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导语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引进课文的情境中去。”可见,导入语与文章开头一样,目的重在吸引。只有把学生吸进课堂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才有最可靠的基础条件。所以说,成功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中,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智障儿童,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上存有先天的惰性,对学习很难产生兴趣。所以,要保证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把心思放在任何拴住学生的思想,把他们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讲究精彩的导入这种具有一定模式的教学语言对智障儿童来说理解上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从整堂课一开始就不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话,接下来教学任务的完成几很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多运用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生活语言,加以一定的组织整理,运用到导入语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降低抵触情绪,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2、课堂提问语言的生活化课堂提问语言是体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提问语言一要语调悦愉,声音亲切柔和,感情丰富,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二要语汇丰富。提问和解答妙语横生,流畅自如,形容得当,措词清新,必要时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三要语言风趣。富有幽默感和诙谐性、含蓄性;四要语言精练。对每个词句都能加以斟酌推敲,言简意赅。五要语言质朴。做到诚恳和实事求是,不是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六要语言机敏。为顺利答疑解惑,要善辩,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上是对教师基本功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作为站在不同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不同,就要求教师根据要求灵活调整作用于实际教学。特教工作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更加具有特殊性,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有大脑,但不能正常思考和运作的智障儿童。在问话上,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语言为源泉,使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而且提问语言要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那种啰啰嗦嗦的冗长叙述,只能让学生昏昏然,抓不住提问的要领,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反效果。在听觉上就让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因为智障学生是很情绪化的,喜怒哀乐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可以说这是群“单纯”的孩子。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学生,从学生的角度为起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这种介于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生活化教学语言提问,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的,教师语言的清晰度、美感、创造性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直接相关。简洁、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节省教学时间;富有魅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