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瓢饮式习作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和意义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作文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方式老化,教学过程仍然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率极低,或老师指而不导,放手让学生自由乱写,完全没有借鉴课本中的单元课文写作思路,导致作文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为此,我认为,实施研究适合小学作文课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摸索提高小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二、成立《小学瓢饮式习作教学》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由学校全体语文老师组成。三、《小学瓢饮式习作教学》的课堂结构(一)习作部分分为:1.明确目标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明确专项训练点。2.读文悟法回顾单元课文内容,将课文的内容或形式一次作文的内容要示联系起来。3.自主习作由学生自主试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草稿。(强调教师的退后)4.专项点拨强调本次习作应注意的问题。5.学生自改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修改美化。6.规范誊写(二)讲评部分分为:1.同伴互评每个学生评价一份同学习作,在评价中学会评价,也学会习作。2.老师总评老师的重点结合专项训练点点评完成情况,强调针对性,强调鼓励。3.再次修改再次修改为展示应用做好准备。4.展示收获以朗读、张贴、制作作品集等各种形式展示习作成果。5.拓展应用强调以写促读,把写的体验应用于音读新的类似的文本。四、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3月)培训实验老师,(指导老师:张忠宪王维)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调查、分析各年级作文的教学现状与学生作文的实际水平(一二年级主要是看图说话写话训练)。2、实施阶段(一)(2013年3月—2013年6月)根据单元主题进行不同类型作文的训练,并将瓢饮式教学设计中的专项训练灵活地移殖到作文教学中。完成实施的目标体系研究及操作策略研究,学生作文能力得到初步提高。3、实施阶段(二)(20013年9月—2013年11月)学生在写作中不仅有选材的权利,也可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改、分析,达到共同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的目的。4、实施阶段(三)(20013年12月—2014年4月)养成完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观察生活,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口头作文,读写结合,想好后写,评改作文,书写认真。摸索构建小学瓢饮式习作教学的模式,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得到显著提高。5、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整理课题相关材料,向中心小学领导作总体汇报,上交有关教学设计。五、对实施老师的要求:总体要求是:1、实施老师不断地自我学习、实践、反思;2、实施成员之间经常性地交流和探讨;3、课题专题课观摩(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开一节作文观摩课,拟挑选年轻有为较适应课改精神的老师上较大范围的作文公开课,邀请中心小学领导莅临指导);4、不断地积极探索、踊跃撰写有关小学瓢饮式习作教学设计,课题组领导积极向中心小学推荐发表、入选汇编。必须明确的是:1、实施的过程应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实施老师要虚心学习,善于挤时间,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中有关理论文章,积极从网络上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2、实施的过程应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施老师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途径,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如各种计划和方案、研讨会议记录、学习笔记等。3、实施的过程应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实施老师要经常和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4、实施的过程应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实施老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5、实施的过程,实施老师要转变观念,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老师和学生的素质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正确把握各阶段的习作、训练要求。一、二年级:加强句子训练,要求说话、写话语句完整、通顺,前后连贯。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三年级:读写结合,促进作文启蒙。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能力;背诵名家名篇,积累文学佳作中丰富的评议,培养学生初步的表达能力。四年级:读写结合,进行作文基本功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