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1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的原理,刻度的方法,认识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0刻度。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3.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器材每小组准备玻璃杯、热水、温水、冷水、实验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学生自备),教师准备液体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入11.视频或动画①“孩子发热”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病,用体温计量温度,温度达到39℃。②“气温变化”炎热夏天,人们汗流浃背,寒暑表显示38℃,寒冬腊月,人们直打哆嗦,寒暑表显示零下5℃。2.教师引导学生:我们经常关心物体的温度,究竟什么是温度?物理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板书)教师提问:怎样准确地测量温度呢?引入课题并板书:温度计。引入21.学生演示实验:准备四杯烫、热、温、冷的水,让四位学生把手指放入水中后,并谈出其感受。教师:烫、热、温、冷反映了水的冷热程度,物理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板书)2.学生演示实验或看演示动画(感觉可靠吗)一位学生把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另一位学生把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请他们两位谈出其感受。教师:同一杯水两位同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板书)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一)温度计构造和原理1.看动画自制温度计。2.师生一起探究温度计的原理:①学生分组实验:把温度计分别放如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液柱的长度变化。②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板书)③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问: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一般用酒精、煤油、水银等液体?答:膨胀程度较大。问:为什么毛细管内径很细?答:温度变化时,液柱长度变化显著。3.每小组学生仔细观察液体温度计构造,总结出基本构造。温度计示意图,并依次出现各部分名称(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液体、刻度和符号)。(二)温度计的刻度方法1.学生看书掌握: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2.教师说明:①摄氏温度用t表示,如:t=25℃;(板书)②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板书)③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3.学生练习:看书77页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了解常见温度值,填空并练习温度的正确读法,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我们怎样用温度计获得准确的温度呢?(三)温度计的使用1.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刻度,认清每一种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为什么使用前首先要认清每一种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答:便于正确读数,同时不损害温度计,比如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问:为什么三种温度计的量程不同?答:寒暑表量程是50℃-30℃,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体温计量程是42℃—35℃,主要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实验温度计量程是110℃-20℃,主要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3.教师示范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强调注意事项。①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