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的思维引导艺术太白县太白河镇中心小学郭晨曦【摘要】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的深化,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在课堂改革洪流的浪潮中,无数教育者在积极的探索,更新观念,努力创新,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收获回归到生活中去。【关键词】高效课堂思维引导一、让知识游离在生活与教学之中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学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提出了“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的成为教育”的理念。让生活中的元素注入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收获回归到生活中并以应用。教育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也可以以说课堂即生活,生活亦是课堂。老师将生活引入课堂中,通过对生活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的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数学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生活常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学生对生活常识的兴趣远远大于课本上的知识。如果老师能够把生活常识引入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常识联想到知识,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课堂上鲜活的生活内容,怎么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了。首先要结合生活实际,联想生活情境,合理组织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所学的知识一般都是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把生活引入到课堂当中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的体验,有效的把生活和课本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头脑中闪现出生活中的情景。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家院子的距离,给自己家设计一座大小合适的长方形的花园。学生会因为所学知识比较贴近生活,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集中精神,积极的参与到探究中去。这样就会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生机、趣味。其次,走进学生,用心和学生交流,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老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己变成一个小孩”不同的事物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触和认识。如果老师要想和学生打成一片就应该了解学生的心里,想想学生到底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要了解了这些。这样的老师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老师在课堂接触知识点的时候先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一下,然后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然后要结合课本去思考。例如:一年级的学生还处在童话世界中,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讲教学内容放入童话中去,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让问题伴随学生走出课堂,创造别致的思维意识很多老师都认为“把学生教的没有问题的课堂,才算是成功的课堂。”其实只有好奇才是学生特有的财富,才是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与前进的源泉。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还有很多老师强制性的给学生传述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就没有了兴趣。因此学贵有疑,有了疑问,才有了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成功的课堂教学绝不是力求给课堂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而是怎么样才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然后再到课下去解决。首先,老师让学生带出课堂的问题,必须是新的问题,是有助于深化、拓展本节课的知识或者有利于开启下节课的问题。其次,学生带出课堂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过多,问题过多,会使学生应接不暇,无从下手。所以老师要精挑细选一些问题,选择最能吸引学生思考的。这样既不会让课堂留下遗憾,也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三、课堂中善于用语调变化调控学生的思维语言是一种较为科学,专业的特殊口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否达到教学目的与语言表达息息相关。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调变化,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很多教师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挖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