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发展手记VIP免费

教师发展手记_第1页
1/2
教师发展手记_第2页
2/2
教师发展手记育红小学贾勇不是自谦,我着实弄不太懂“手记”之谓该是一种怎样的文体。这里将我的几个思辨短章呈于诸位,我想,它大旨上可以代表我这几年的从教生涯和心路历程。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应该分为:动作期、视觉期、语言期。其中,语言期又可分为一般语言期和图式语言期。动作期大约相当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作思维阶段,其形式特征以涂鸦为主;视觉期开始出现可辨别的图式形象,但形象的随意性较强,主体对于形象的解释也变换不定;(参见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进入语言期,儿童绘画中形象的表意性明显增强,形象稳定,表意明确。对于多数儿童来说,儿童绘画的一般语言期后,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便趋于式微,图式语言期不明显。少数儿童可以达到这个阶段,事实上,此一阶段的儿童绘画已经与草创阶段的成人绘画相差无几了。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主体的心理与认知结构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因而这一时期获得的图式语言样式一般是不稳定的。即是说,赖以获得这些外显图式语言样式的心理因素必须在其后的(成人的)心理与认知结构中获得重构,方能支持其稳定、延续与发展。儿童绘画的某种好处儿童的语言学习负担很重,不但要看懂一篇文章的表面意思,还要能够见出其所载之道。“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就大大地难为孩子了。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蕴含着多层次的多种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刻舟求剑》讲的是什么道理?我讲它是一种关于美容的哲学。年龄已经不是那个年龄了,凭你抹再厚的粉也无济于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吕氏春秋·察今》)说的正是这个理。像《小马过河》这样的故事,依我看应该放在大学的哲学课本里,放在“实践出真知”这一命题后面,作为这一命题的事例来呈现。而事实上,在多数时候它是作为儿童读物来呈现的。以哲学道理为儿童读物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之初,性本善”即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儿童负担过重的思想根源。“望子成龙”的心思在中国人的心中实在是太重太重了。对此,卢梭的“消极教育”主张实在是太有借鉴意义了。卢梭曾大胆地提出,“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张华同志认为,卢梭的“消极教育”理念是对当时的教育价值观的一次革命。(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同样是一个语言结构,儿童绘画的情形要宽泛许多。在我看来,儿童绘画作为语言形态的好处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孩子胡思乱想、胡说八道的,这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经常会发现一个在公众面前发言的孩子,其说话的内容和一个领导干部的是极为相似的,我感到震惊,也感到教育问题的严重。教育给予一个儿童呈现他自己思想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它给予一个正处在成熟与完善中的头脑和心灵犯错误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倘若我们找不到更为理想的途径,那么,这一切可以并且也应该由儿童绘画来给予。偏激一点地讲,给儿童一个胡思乱想和胡说八道的场所和时间,这对于一个正处于成熟与完善中的头脑和心灵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儿童绘画完全是自在、天成的东西王弼《周易略例》讲“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足见,意的表达实际上要经过从意到象、从象到言的两次符号转换。对于儿童来说,思想(意)是表象的思想,语言是形象的语言,在意与言之间,象的成熟与庞大,有力地将二者紧密结合于一处。这样,由意到言,有思想到图式语言的历程便成了一气贯成、浑然而一的东西。所以,儿童画中的形象才那么自然天成,无斧凿之迹,无自为之痕。它完全是自在、天成的东西。对于校园文化的思考从根本上讲,一切节日庆祝的形式,都是某类文化符号的大集合而已。圣诞节的符号是枞树、马槽和红袍子老头;春节的符号是喜鹊、胖娃娃和大红“福”字。而万圣节的符号,则非各种各样的恐怖形象莫属。(王葳:《万圣节的胡思乱想》)以此观校园文化的建设,或可以认为,重要之点在于,某种可以突显学校特色并具有教育价值的文化符号的创造与显现。这些符号的创造与显现是通过一个个合目的的主体活动来完成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发展手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