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经典学习表达——观特级教师闫学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有感安徽省池州市城西小学吴明义2012年12月7日下午,我有幸在江苏徐州铜山实验小学聆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知名教育学者闫学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第一次接触闫老师,我的感激崇敬之情无以言表。她匆匆下车,又赶往车站,百忙中挤出时间来给我们国培班的学员们上观摩课,真的很感动!她多年致力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长于文本解读的研究,积极倡导“读书就是生活”的理念,主张“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的阅读状态,努力推动国内中小教师的阅读活动,可谓学养深厚,建树丰硕,令我敬佩之至。她的课堂教学神韵如茶,淡而悠远,底蕴丰厚,智慧蕴藉,令我叹服。闫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祖父的园子》,她的教学思路是以鉴赏为主,是为我们怎样鉴赏经典做示范,她是带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而来。首先,闫老师通过角色体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闫老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把阅读感受说出来并提出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说出后老师予以引导、加以解决。“通过预习,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学生说出自己的初读感受并板书,老师通过提问很清楚地了解了学情。再聚焦第十三自然段,体认阅读情感当学生感悟到昆虫瓜果的自由后,又问“你们真的羡慕他们吗?羡慕它们就变成它们吧!”学生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唯独没有人选择当黄瓜,闫老师自己来当黄瓜参与到活动中去了。闫老师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朗读出自己阅读的体验,进而深刻体会到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接下来是感悟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进行读写迁移训练。闫老师仍然聚焦第十三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她的自由、快乐?”“作者运用了非常丰富的表现手法,再仔细读,再等待,还有别的吗?”通过老师的多次引导点拨,学生终于知道排比拟人的表达方式,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闫老师又设计了读写迁移训练:“在祖父的园子里,有大蜻蜓在飞舞,————有蚂蚱在跳跃,————有小白菜在生长————有玫瑰在开放————”闫老师提出练笔要求及奖励方案。学生练笔后,闫老师把学生的练笔拿出来读,加以点评、总结。闫老师很好地诠释了自己的说法“作文教学其实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展开”“营造比较自由的氛围,把课堂尽可能地还给学生”“教就要教学生不知道的东西”。闫老师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还关注了课文的其它内容,“萧红在园子里做过哪些事?”“如果再让你填一个词,祖父的园子是()的园子,你觉得填哪个词?”“你知道她为什么那么絮叨吗?”关照了课文内容的完整性,点明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最后引导学生鉴赏《呼兰河传》。闫老师很好地向我们诠释该怎样研读经典、教授经典,给我们提供了经典的范例。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关注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表达。闫老师聚焦课文第十三自然段,品读鉴赏,感悟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进行迁移读写训练。也许我们无法达到闫老师的学养,但我们应学习她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备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