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科学巧妙的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有效提问的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一、有效提问的策略1.适时提问,激活思维,延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教师的提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学规律,不同教学阶段的提问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要巧问妙导,启动思维。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处于涣散状态。精心设计的导入,能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牵动学生的思绪,在短时间里把学生注意力聚集到学习目标上。这是整个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起点。教学的中间阶段要引发碰撞,促进思维。当学生的理解到了一定阶段,或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的解答进入到深层次的探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此时的有效提问,能引发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教学的结束阶段,则要余音绕梁,拓展思维。新课改理念的根本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于丹曾说:“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所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应该是一个个的“新我”。课的结束应给学生留有回味的余地,拓展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2.适度提问,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敲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有时为了减小问题的难度,教师可采用分解法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根据教学需要,针对学生实际,由表及里步步深入设问,激起学生的内心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提高课堂提问的价值。3.辐射性提问,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教师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侧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多用“你认为……”“你对……有什么想法”这样的问题,能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从而起到思维的激烈碰撞,拓宽思维的广度。4.善于追问,形成有效对话,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时学生的回答正确但却不充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追问”。追问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的追问一般不介绍新的观点,而是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证明或解释自己的回答,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学生进一步加工信息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来处理“为什么”、“怎么样”和“根据是什么”这一类情况。理想的做法是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扮演引导者或助手的角色,要求学生加工或反思自己的回答。如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了解他在思考什么,在怎样思考。当学生回答错误或是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而是及时变换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或提供回答这个问题的铺垫性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回答。通过教师课堂上的适时调控,巧妙追问,引导学生反思回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使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知识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经历了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二、有效提问应注意的问题1.问题设计难易适度。设计问题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有一定难度,但努力“跳一跳,也能摘得到”的问题。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通过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