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2VIP免费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2_第1页
1/4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2_第2页
2/4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2_第3页
3/4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来宾市兴宾区河西小学:叶素荣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比如:在美国,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而在原联邦德国,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在日本,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比如:全家人外出旅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的背上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会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已来背。“掌上明珠,千金小姐”在当今社会是一个非常时髦的用语,因为对孩子的溺爱、娇惯在众多的家庭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越来越突出,在大人的眼里他(她)们就是“小皇帝、小公主”颇受宠爱,“包办、代替”成了孩子们的“护身符”,从而降低甚至丧失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些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甚至到了初中,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这给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于这一点,相信大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呢?首先,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此,教师应该认真地上好《生活与劳动》这门课,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中把书本中的一个个生活习惯的训练做到,做好。这主要靠班主任来教导,作为身兼多职的班主任,怎样作好起一年级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早日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知”即让学生知道该干什么。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是第一位的,自理能力可有可无,等孩子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就会自理的。可事实上自理能力是1需要从小培养的,比如:早上起床学习穿裤子,衣服和叠被子,如果不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那么他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有这么一个笑话,值得我们深思:一个研究生从小到大除了学习竟从未做过家务,不知道饭怎么煮,衣服怎么洗;一次,面对烧好的蛋,竟不知该如何去壳吃,拿在手里无从下手。我也深有体会,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去读初中,可以说开始了一种独立的生活,却出现了适应不良,不知道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不知道怎样叠好被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习,怎样学习,等等。第一周回来就哭了,说什么都不愿意到学校住宿了,样样都是自己做,做不好天天挨扣分,扣到一定就被遣回。所以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首先,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在班队活动中进行“生活自理大比赛”中队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增加了信心,并付诸于日常生活之中。教师还要在课余中,发现学生的细微的变化和微小的细节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自立地完成,如戴红领巾、系鞋带,翻正领子等。其次,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在学校学的在家中得到延伸,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地阵”。只有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让孩子改变还可以通过家访活动,利用家长来教育学生。家长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然,这样的家务劳动不是“全天候”的,而是定期、定项目的,并且可以和父母一起做,以不影响学习为准,目的在于培养生活技能、劳动精神和家庭观念。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信任,增强自信。还让孩子一个展示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到了初中,才不手忙脚乱;才能适应初中的生活,开始初中的学习。“情”即培养学生的情感。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手心肉,在家里过着妈妈宠着、爸爸护着的王子、公主般的生活,乍的来到全新的环境过着截然不同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