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科目历史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提供者马云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1640年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向近代工业国家转变,民主政体取代封建专制,科学革命席卷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疯狂进行殖民活动,建立殖民地。本课讲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且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文字狱等政策,农耕文明在工业文明的世界发展潮流中,由繁盛走向没落的经过。本课教材的三个子目之间,层层递进,勾画了清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康乾盛世、明清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并把它们分类加工(按需选择)、“为我所用”,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采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绩上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实现中国的富强之梦而努力。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还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本节教材内容处于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交接处,知识点比较多,且历史概念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投影展示较多的插图和地图,分析盛世与危机的转化过程,以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始终把学生的动手、表达、想像、思考、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贯穿始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动手实践、分析比较、想像创新等能力,并通过学习感受,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的对比,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设问质疑、讨论分析问题。难点:本课出现的许多专用的高难度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小诗《有这样一场战争》。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战争吗?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以80:1惨遭失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齐读小诗。很多学生可以回答出是鸦片战争。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二、讲授新课(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问题:(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盛世是?(2)、清朝的“康乾盛世”有哪些表现?2、教师通过一些图片、资料等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多媒体展示)3本目小结通过伏尔泰的一句话概括“康乾盛世”的局面。(出示投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整合答案,派代表展示结果。学生齐读伏尔泰的话。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伏尔泰的话,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二)、近代化因素的萌发“近代化”这一词语较难理解,教师首先作简单解释。1、多媒体展示问题:(1)、明中叶以后,传统的农耕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传统“四民”发生了什么变化?(3)、思想界有什么新变化?(4)、上述变化显现出哪些趋向?2、教师通过一些图片、资料等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多媒体展示)3、过渡:这些近代化因素萌芽的出现,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怎样呢?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整合答案,派代表展示结果。2、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1、多媒体展示问题:(1)、回顾所学知识并结合135——136页内容,说出你认为不利于明清时期中国发展的措施或关键词。(2)、你能从以上关键词总结出中国自身的危机吗?(政治、经济、军事、外交)2通过学生总结的中国的危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同一时期中英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