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1、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处理和挖掘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主要有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等几部分组成。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营运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4、电子收费方式(ETC):是指收取过路费的全过程均有机器完成,操作人员不需直接介入,只需对设备进行管理、监督以及处理特别事件。它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使驾驶员不需要停在收费站付费,以缓解因收费而造成的交通排队现象的技术,是收费方式的发展方向。5、遗传算法:简称GA算法,它是在优化理论中新近发展的一种全局随机寻优算法。它模仿生物进化过程,来逐步达到最好的结果。6、面控:又称为区域交通信号控制,其控制对象是城市或城市某个区域中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面控方式是将控制对象区域内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交通监控中心管理下的整体控制系统,它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和网络信号系统综合控制的集成。7、ATMS: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它是依靠先进的交通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道路和市际高速公路综合网络的交通营运和设施进行一体化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监视车辆运行来控制交通流量,快速准确的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以便使得客货运输达到最佳状态。8、交通事件:是指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或交通需求不正常升高的非周期发生的情况,分为可预测事件和不可预测事件。9、影子通行费:所谓“影子通信费”制度,就是取消一切收费措施,依据收费路段的交通量,由政府从交通量折算的燃油税中提取该路段的通行费。也就是说道路使用者在经过道路或路口时并不直接付费,而是由公路管理局或其他类似的机构定期向提供公路的公司按其交通量的大小支付使用费。10、DSRC:专用短程移动通信,是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副载波上,再以此搭载有信号的副载波调制到频率、幅值固定的厘米波上,由天馈线在路面通信站和运动车辆之间传播。11、GSM:(GroupSpecialMobil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它是由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发展起来的。12、动态交通分配:所谓动态交通分配就是将时变的交通出行合理的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或系统总费用。二、填空题1、从1914年在美国城市出现交通信号控制以来,城市交通控制技术已由开始的“点控”、“线控”、向“面控”过渡。2、从总体上看,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代系统,我们称为出行者信息系统,第二代系统,我们称为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3、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的各类信号,由计算机求解站星关系和测站的三维坐标。4、实现DGPS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位置差分法、伪距查分法、载波相位差分法5、当前GSM定位系统采用的是时差定位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观测时间差定位、补偿时间或提前时间定位以及抵达时间定位。6、用于移动通信的通信机大体上可分为携带台、车载台、基地台(总台)7、公交职能化调度系统主要由公交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_车载移动站、和电子站牌等几部分构成。8、评价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费用效果比较分析法、数理模型法9、ITS领域的标准也存在3种基本类型:强制性标准、事实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10、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