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学习心得1药物化学学习心得姓名:刘文晶班级:药学0901班学号:u200913187药物化学学习心得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药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靶点,作用与副作用,合成与其在机体内的代谢以及构效关系。本学期药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药物作用为分类进行分章节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几章: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按照治疗的疾病分类为。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镇痛药和中枢兴奋药,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活动分别起到抑制或兴奋的作用,用于治疗相关的疾病。1.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可使服用者处于安静或思睡状态,催眠药可引起类似正常的睡眠,这两类药物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通常使用较小剂量时产生镇静作用,较大剂量时产生催眠作用,大剂量时则产生麻醉,抗惊厥作用,统称为镇静催眠药。主要分为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代表药物分别为异戊巴比妥和地西泮。2.抗癫痫药物:癫痫是因为大脑就神经元过度兴奋,产生阵发性放电,所导致的慢性,反复性和突发性的大脑功能障碍,除了在镇静催眠药中使用的异戊巴比妥和地西泮等之外还有例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可用于治疗癫痫。3.抗精神病药:抗精神失常药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类药物。根据药物的主要适应症,抗精神失常药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症药和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可在不影响意识清醒的条第1页共7页件下,控制兴奋,躁动,幻觉及妄想等症状,主要药物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噻吩类,硫杂蒽类,苯二氮卓类,丁酰类,代表药物有:盐酸氯丙嗪,氯氮平,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盐酸美沙酮,咖啡因等二、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主要是根据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运动神经纤维都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以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因此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主要是以结构类似物的竞争抑制为主,按结构分类可分为: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以及组胺受体h1拮抗剂。1.拟胆碱药拟胆碱药是一类具有与乙酰胆碱相似作用的药物。按其作用环节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胆碱受体阻断药和胆碱受体激动剂,胆碱受体激动药分为m受体激动和n受体激动,但临床主要使用m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有氯贝胆碱。2.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又称抗胆碱酯酶药,因不与胆碱能受体直接相互作用,属于简介拟胆碱药,其可可逆或不可逆性的结合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的分解受阻。其代表药物有:溴新斯的明。3.抗胆碱药:对于因胆碱能神经系统过度兴奋造成的病理状态,可用抗胆碱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胆碱药主要是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既胆碱受体拮抗剂,按照药物的作用部位及胆碱受体亚型选择性的不同,抗胆碱药通常分为m受体拮抗剂,n受体拮抗剂,其代表药物有: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4.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目前临床应用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药物,包括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主要是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这一环节,或合并其他使用,其代表药物有: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5.组胺h1受体拮抗剂:组胺药物依其作用环节的不同可分为组胺脱羧酶抑制剂,第2页共7页阻断组胺释放的抗组胺药,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在这一节中只讨论了h1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竞争性阻断组胺的h1效应,临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变态反应疾病,代表药物有:马来酸氯苯那敏。6.局部麻醉药:局麻药的化学结构通常包括三个部分:亲酯性芳香环,中间连接功能基,亲水性胺基。中间部分连接芳环和胺基的功能基是酯键时即为脂类,是酰胺键时则为酰胺类,其他结构如胺基醚,胺基酮等,主要代表药物有: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三、循环系统药物:细血管系统药物种类繁多,它不仅需要对冠心病,脑卒中或脑栓塞等疾病本身进行药物治疗,而且与这些疾病有关的症状如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衰,心绞痛等以及形成这类疾病的病因,如高血脂,动脉粥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