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教材简析】《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教学目标】1、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3、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这学期通过和大家的接触,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都喜欢看故事、听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晏子使楚》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⑴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⑵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自学情况:⑴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⑵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细读课文,设疑探究。1.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2.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3.(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还有别的意见吗?(看学生的反应)肯定学生的回答,着重对学生提出要培养自己维护祖国尊严的聪明才智。四、课文读背1.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2.背诵提示: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要记人物,记情节;记人物的语言动作,记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3.告诉学生背诵课文需要以讲述作基础,但更严格,精确到字词。4.试背诵课文。五、拓展练习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板书设计: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出使前出使过程出使结果楚王欲辱来使晏子巧妙应对楚王反取病焉问计近侍通过类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