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背景,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2、品读本首词的意象、重点词句、艺术手法,把握词人的情感。3、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失国之悲。二、关于作者及相关背景(知人论世)1、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妓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李煜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宗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李煜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2、前人评价: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又是位多愁善感的词人,能够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楚,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反映于词作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预习案】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富有情感。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3.找出这首词的“词眼”。4.这首词中写作者有那些愁?是怎样体现“愁情”的?找出词中所有的意象并抓住几个主要意象来分析。5.联系学过的诗词,举几个写愁的例子。【探究案】1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品读关键词句(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注意引号中的字)(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注意引号中的字)(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前六句用了那些艺术手法?结合词句,总结本首词所用的艺术手法。三、我的收获:学生谈谈学习本首词的感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训练案】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1)从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呢?(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