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教学设计洪河屯乡一中李姝教学设计:课文分析:这个故事来自于《世说新语》下卷“伤逝”门第十七则。十句话,不足百字,子猷异于常人的悲悼方式,卓尔不凡的气度,同胞手足、琴瑟知音的真挚情意,跃然纸上,老师每读之都扼腕叹息!无艰深词句,无复杂情节,很容易读。但是这种惊鸿一瞥式的极其俭省的表达容易被咱们忽略,而独特的悼亡方式所包含的兄弟、知己挚情也不容易为咱们体会,尤其是一颦一笑中浸润的魏晋名士的独特风度也许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老师选择它来和大家一起品读。学习目标1.能流利朗读,品味典型细节,体会子猷对子敬的兄弟感情和起伏波折的表达特点。2.能准确翻译,把握“笃”、“了”、“都”、“径”、“掷”、“良”等词语的意思,深入揣摩使用效果。3.能当堂背诵,并熟悉子猷其他故事,初步了解王子猷所体现的魏晋人物风度。学习重点:1.从典型细节如:“径入”、“取琴”、“掷地”的动作,“恸绝”的神态,“子敬子敬,人琴俱亡”的语言,揣摩子猷对子敬的兄弟感情。2.结合文意,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笃、良、舆、绝、素、调的意思,掌握文言虚词:而、既、因等的意思。学习难点:1.理解人物貌似矛盾的言行:子猷最后“恸绝”,一开始却“了不悲”、“都不哭”。2.理解子猷独特的哀悼方式:“弹琴”,“不调”,“掷地”,说“人琴俱亡”。3.熟悉子猷其他故事,揣摩细节,初步了解王子猷所体现的魏晋人物风度。课前预习:预习要求一:能读准字音读对句读及重音,结合注释翻译,基本疏通文意预习要求二:能基本感知故事内容,包括对细节描写、手足情谊和人物个性有基本感受。预习要求三:能借助书籍、网络等不同途径,阅读《世说新语》其他著名小故事,拓展对子猷、子敬以及其他魏晋名士的了解,帮助理解人物独特的个性。完成以下预习作业:1、给加黑的字注音:王子猷()子敬俱病笃()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子敬素好()琴弦既不调()掷()地云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在第一段给你认为最需要强调的三个字标上重音,给文章的第二段在你认为需要停顿的地方加上斜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3、解释上文加黑的字:笃:左右:何以:索舆:奔丧:素好:既调:俱亡:恸绝:良久:亦卒:4、用自己的话改写上面的文言故事,保留突出的细节,包括动作、语言和神态,同时加入心理描写,也可以加上外貌衣着的描写,使人物更加丰满逼真,约300字。5、积累有关子猷的故事不少于两个,积累其他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不少于两个。请简要地摘录下故事的关键要素。6、积累关于手足亲情和朋友情的成语不少于四个,积累吟咏手足情朋友情的诗词两首。课堂学习:一、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堂课的目标有清晰认识,快速进入课堂。略)二、汇报预习成果(全班分成ABCDEF六个小组,在预习阶段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汇报预习成果。)1.?小组汇报:《世说新语》概况(要求从作者、门类、大意、语言四个方面搜集整理。)2.?小组汇报:《世说新语》故事(初一学过的要全部准备,再补充其他故事至少三个,越多越好。)3.?小组汇报:“二王”关系(历史上通常意义的“二王”是指谁?要求弄清楚王羲之、王徽之和王献之三人的基本情况和关系)4.?小组汇报:朗读。全班朗读(老师指导注音、停顿和重音)注意生字字形和字音:猷(yóu)笃(dǔ)舆(yú)注意声母:掷(zhì)恸(tòng)注意多音字:卒(zú)已丧(sàng)奔丧(sāng)好(hào)琴了(liǎo)不悲不调(tiáo)注意停顿和重音(原则:根据表达的通顺、完整划分停顿,根据强调的意思划分重音。)何以/都/不闻消息?语时/了不悲。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三、内容探究(第一个问题先小组内部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学生评价为主,老师适当点拨。第二个问题在老师引导下个别回答为主。)提问1:子猷因为什么“恸绝”?既然“恸绝”,又为什么“不悲”、“不哭”(答题要求:按老师给的示例揣摩细节,体会人物感情。阐述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