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授课人:熊文强授课班级:08(五)美术班授课时间:周五第五节课授课地点:五楼南多媒体教室教学设计理念:鉴于五年制美术班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教学中注重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首先以故事引入课题,经过试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确定性事件和随机事件,通过列举学生所熟悉的,生动的,鲜活的实例,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然后通过学生动手试验和演示试验、小组讨论,交流,逐步形成对事件概率的认识。这样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逐渐深入。学情分析:五年制美术班的学生,经历了高中阶段一年多数学思维锻炼,具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思维活跃却不够冷静、严谨,因此较片面。同时学习缺乏毅力,学生总体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内容分析:《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Ⅲ第三章《概率》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一堂概念课。它真正直接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反过来服务生活的理念。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生活中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都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素养。本节知识重点是事件分类以及概率的定义和性质,难点在于对随机事件的发生呈现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含义和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2)结合随机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重点:①事件的分类;②概率的统计定义;③概率的性质.难点:随机事件的发生所呈现的规律性.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展示试验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同时用计算机模拟抛硬币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讲授法。3、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1教学模式:探究模式教学媒体:多媒体系统学时:一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媒体运用Ⅰ、事例分析,揭示课题给学生讲一个故事——《1名数学家=10个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分析后建议美国海军: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数学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了英美海军无力解决的问题,这便是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正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未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索当初那位数学家所运用的数学知识----------随机事件的概率问题。讲述故事,分析事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观看多媒体课件给出《1名数学家=10个师》的故事2Ⅱ、创设情境,分析特征1、试验一:在一个箱子里放有三个白球,从中摸出一个球,问是否一定能摸出白球,是否能摸出黄球?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