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课件设计田进兴VIP免费

《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课件设计田进兴_第1页
1/16
《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课件设计田进兴_第2页
2/16
《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课件设计田进兴_第3页
3/16
中国古代文论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姓名:杨志云职称:讲师联系方式:13723397331邮箱:yang31111@sina.com时间:2012年7月24日——2012年7月27日中国古代文论选用教材名称:《中国古代文论读本》作者:李壮鹰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参考资料:1.《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2.《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3.《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4.《历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5.《历代文论名篇译释》,夏传才;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6.《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7.《中国文学理论史》,蔡钟翔等,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8.《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蔡镇楚,岳麓书社,1999年版;9.《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等,北京出版社,1995年;10.《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1990年版。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的性质、意义及内容。古代文论是文艺理论专修课之一,是理论性的专业提高课。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的最终意义在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水平,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提供借鉴。本课程涉及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主体文学思潮及其发生发展线索、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及其演变发展、重要文论家及其主要文论思想、重要文论著作及其理论意义等。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中国文学批评的民族化特点1、与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发展大体同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变革缓慢,也有其保守、落后的一面。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黑格尔《历史哲学》第174页,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年12月版。)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2、由于中国社会的农业型和宗法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买卖经商眼前花,锄头落地是庄稼。——民谚“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多义性。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秋水》)。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4、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以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模仿),发展为以典型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丘吉尔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第三节中国文学批评的表现形态1、散见于经史子书中的文论形态。2、诗话、词话。3、书信序跋4、小说(含戏剧)评点。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剧、经传训估、艺人谚语中的文论6、专门性的论著。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第四节古代文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1.读什么:元典2.如何读:熟读深思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中国文学批评的民族化特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绪论》课件设计田进兴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