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写涌动孩子生命的绿意鳌头第二中心小学郑小燕【教学摘要】书法是人类的瑰宝,我校自以“翰墨飘香,书艺育人”为主题,开展“书艺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以来,在“书艺教育”特色创建活动的引领下,我校的孩子们深受文字文化的熏陶,实现以“写字养德,书艺育人”为目的教学,指引学校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我们知道书法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故,引领学生从情,从趣入手进行书写教学从而达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不是梦想!【关键词】书写兴趣道德培养品德形成《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要求“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同时《课标》也明确提出语文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十分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写字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我们知道字是人的又一张脸,字如其人。“字写的好坏常常反映一个人的素质”,这样说也未必过分。如果,提到这样高度来看待写字的重要,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强调“要重视写字教学,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只要通过营造浓郁的书写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书写技巧,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写海洋中尽情遨游。在当今的社会,因媒体及电脑的广泛应用,似乎书写越来越让人淡忘。但是,我们知道汉字是我们的中华瑰宝,所以,汉字书写的教学于我们教者来说有着其极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乐意地写?并在写中悟出了情,品出了味?我尝试这样:充足的准备,引领学生开启书写之门为了营造创建校园翰墨飘香书艺育人的浓厚氛围,学校在校园的每一处悬挂条幅,在走廊、宣传橱窗等阵地张贴书艺宣传标语、名人名言、名家书法、书法家故事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书艺氛围,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感悟到书法的博大精深和书写的重要,从而快乐地参与其中。同时在班中开辟了一个“书艺角”,均以书法为主题,或师生书法作品展示,或书法技法的张贴,或书法名人故事等等,内容不拘,形式多样,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赏字、悟法、乐书的广阔平台。所有的这些都为学生的乐书作了铺垫。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对于学生来讲,练习的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从长远考虑,练习的效果是令他们受益终身的。在接手每一个班的书写教学任务时,教师务必要做好自己的,学生的各种准备及教育注意事项。因为学生认为这是除语文、数学及英语科外的不算重要的科目。可能学生潜意识里会对其学习较放松,从而导致课堂的散漫,甚至混乱。因而,我首要规范学生的纪律,阐述我上课的坐姿:左手搭右手,腰杆要挺直,屁股二分之一,脚踏地。同时,我也会向学生告知我上课的各项的规定及我的要求,如课前把笔记本和书法练习本放在左上角;见到老师到教室,十秒钟内按要求做好;课堂上不能乱说废话;老师在说,你只是在听等等的细节的规定,并阐明一旦学生发生错误后的“奖励”(这”奖励”是孩子们自己规定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要求是必须达到,是一种习惯的形成所必要的,是让我们课堂有序而有效进行所必需的。弗烈德利克·罗宾森说过:“我相信强烈的目标,这种可以使人完成任何事情的诚恳精神,这种自我忠实,是使人的心灵成就在业的最大因素。”只要有了目标,孩子才会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我在开学第一课就向学生讲述这学期的任务及目标:半学期进行钢笔字的笔画及构字的练习;半学期进行毛笔字的笔画的书写,同时整个学期进行大约三次的小考。让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脑中有内容。同时,我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