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第二册教材第14课。作者及工作单位韶关新丰二中李茹素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主要学习内容是指导诗歌朗读及背诵、了解诗意及诗歌特色、扩展阅读积累知识及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能学会通过诗句来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新丰二中七年级(7)(8)的学生。这两个是普通的班级。初上中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是很需要引导学习的。但这两班学生思维活跃,有的学生家庭环境优越,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有关资料。平时有阅读和背诵的兴趣。具有比较强烈的表达愿望;但有的学生比较懒于动脑思考问题;另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能够准确地流利地朗读诗歌;能够自主地提出课文的疑问或解答同学的问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思乡有关的诗句;能够自己比较准确地朗读篇拓展阅读材料,并能理解材料的诗意与小组成员交流或全班汇报。·培养学生对诗歌这种体裁的鉴赏能力;学习后学生能够通过诗句来表达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民族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主要学习内容是指导诗歌朗读及背诵、了解诗意及诗歌特色;难点:扩展阅读积累知识及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活动2:引入新课指导学生朗读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旧知识的复习巩固。检查同学们的查找资料能力,积累新的词句。读熟诗歌内容,读出诗意基本信息活动3:活动4:活动5:活动6:活动7:活动8: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老师点拨板书老师检查读背情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完成堂上练习了解历史背景讨论诗歌中所用的意象及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归纳总结本诗歌的特色,鼓励各组学生畅所欲言熟读成诵,小组进行背书比赛学生在网上阅读课外的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歌如席慕容的《乡愁》、李春生的《春望》,进行比较学习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在电脑中查找到当时的写作背景,了解两岸的关系。最后全班唱响《我的中国心》进入对诗歌的全面品味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加强课外知识的积累进行实践练习在满怀豪情中体会爱国的情感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板书设计一、诗歌意象、内容和情感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基本信息人故乡之思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现在--海峡-两岸分离普遍家国之思二、诗歌的特色:1、深刻的主题——乡愁2、独创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坟墓3、精巧的构思——时空为序4、完美的形式——结构美、音乐美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课文的问题,参与面较广(2)竞争意识强,能在短时间达到很好的朗读和背诵的效果。(3)扩展阅读2首有关乡愁的诗歌,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疑问。(4)创造性思维:创作的诗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具有新颖性。(5)能在电脑上认真查找有关的知识。教学反思1、课前老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网址或者是把资料做成一个文件夹供上课时学生的参阅,也可以在上课前布置一些思考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思考。2、课后应布置一首小诗写作:把“我”离家之后或者“我”离开故乡之后的那种心情,真实地描述出来,写成一首小诗,题目自拟,至少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