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为了交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委员会于2005年10月26~31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了“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这次大会是全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约4500名教研员、教师代表,用5天的时间,集中观摩了由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送的32节优质课。澳门特别行政区小学数学教育学会会长汪甄南先生也参加了本次大会。从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整整4个年头了,到2005年秋季,全国所有小学的起始年级全部使用了新课程。在2003年召开的第六届观摩交流会,由于“非典”的影响未能进行大规模的展示和交流。本次大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四年来,全国各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最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32节观摩课既有新授课,也有综合运用课。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各个领域的内容,而且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和加强的内容(如负数、观察物体、位置与方向、统计和概率等)的观摩课,达到了总数的一半。从本次大会所展示的观摩课可以看出,近几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显示出极大的研究热情,并在努力把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本次交流会上,无论是来自课改实验区的学生还是来自非课改实验区的学生们,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都展示出独立思考、勤于动手、乐于交流、善于合作、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新面貌。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广泛交流。观摩交流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今后的改革方向。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可以在今后的研究和改革中进行借鉴和推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恰好提出了今后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这次观摩交流会对促进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学习,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而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制定每一节课都是整个课堂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只有明确它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从本次观摩会来看,这32节课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知识技能、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来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绝大多数课都从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及这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使得目标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如贵州省邱静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不仅要求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而且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内蒙古王丹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而且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江西省齐方老师执教的“比在生活中”,不仅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要求让学生发现比与生活、比与美的一些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并通过渗透“黄金分割”这一具有美学价值的规律,让学生欣赏美,为学生终生追求数学知识完美的内涵和意境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喜爱数学的信心。二、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紧凑课堂教学结构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