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诗歌专题辅导第一章读懂诗歌的基本能力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2、知作者3、读注释4、析意象5、明典故6、抓尾句一、善作联想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不少于30个字)例句:梅花开放了。扩句: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纷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选作:1、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3、请根据下面李清照这首小令中的划线句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60字。(3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参考答案】1、洗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的打闹着归来。2、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地无忧无虑。(注意几个要素:竹、浣女归、喧。尽量体现王诗“诗中有画”的意境。)船中人急切地挥动船桨,想要绕出重重的藕花。就在这时,藕花从中突然窜起了一群受惊的鸥鹭,急急地拍动翅膀飞远了。3、(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能使语言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一个巧妙的比喻胜过大段呆板的说理,一个生动的拟人胜过满篇平直的描述。例如:傍晚的天空一片绯红,整个天地也朦胧了;远处的南山被薄雾笼罩,雾气氤氲,使南山更添几分神秘;远远地飞过两只归雁,怅然消失于朦胧之中。这个答案描述了南山的晚霞、雾霭、归雁,有几分悠然之味。但是如果作如下修改:当天空中最后一抹绯红舔过天边,天地便朦胧了;远处的南山仿佛蒙上了一层柔和的面纱,那深深浅浅的墨蓝漫上山峰,像是谁打翻了墨汁;远远地飞过两只归雁,暗红的天空把它们的身影连同那颗归巢的倦心一同湮没。修改后的文字,通过拟人、比喻等形象的修辞,使文字更富感染力,形象地表现了南山的幽静和诗人的悠然之情。(2)添加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词。给中心词更多的修饰,再给修饰词以修饰,使描写形象生动起来。例如:阳光洒进山里,给葱绿色的山染上了一层金色的边。沿着山路走进山中,光线从茂密的古木的缝隙中斑驳地泻下,映入我的眼帘。草无边无际地蔓延,耳边传来阵阵沙沙的风声。这个答案中,阳光、古木、秋风构成了南山的风景,我们能感受到阳光洒向茂密的山林的景象。如果可以再添加一些修饰词,表达出阳光的温暖、古木的葱郁、风的柔和,意境就会更优美。例如:阳光暖暖地洒进山里,给浓郁的葱绿色染上了一层金色的边。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山中,参天的古木有着遮天蔽日的绿荫,光从枝叶间斑驳地泻下,掉进我平静无澜的瞳孔里。草无边无际地蔓延,耳边似乎传来树叶在微风中沙沙的笑声。(3)用想象法写心理感觉,即通过合理想象描绘人物的感受。写感觉时,可以借助通感的修辞,使语句生动,具体可感。例如:寂静的山野中嵌着盛开的菊花,目光斜切过绵绵细雨,恍然遁入云雾朦胧的山间。倏而忘却手中盈握的花朵,放下蓝色鸢尾图案的篮子,遥遥望向沉在雾色中的山峰。这一刻,忘却了所有的牵绊,任思绪飘游在这别样的世界。这个答案用心灵独白的方式,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一系列行动,把诗人面对山间美景时那种悠闲忘我的心境展现出来。(4)注意层次感和色彩感。如果是要描写景色,可以先构思出景物之间的关系,譬如远近、高下等,写出景物的层次;然后关注画面的色彩感,注意色彩的搭配,营造出和谐的感觉。在墨色的山峰之下,眩目的枫叶把一切都染红了。在木叶遮掩之中,一片碧湖若隐若现,红叶凋落下来,飘荡在湖面上。湖岸小径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