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鉴传统文化构建和谐集体城西小学王琪2014.12.252借鉴传统文化构建和谐集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可以巧妙运用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来管理班级。这样不仅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能在潜移默化的班主任工作中影响到学生身心,很好实现班主任工作的德育目标,可谓一箭双雕。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种治国基本思想,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兼而用之。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也做了一些尝试。一、以“儒”治班——以人为本,依“爱”治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它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了教育领域,让师生之间能建立长期的和谐关系是管理好班级的一个基础。为此,我始终奉行“尊重与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用儒家思想来治理班级。1、尊重学生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宽容是本,幽默是金,理解信任是桥,这是我的深切体会。尊重学生,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能动性,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让学生体验并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成长的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我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意愿。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我总是用心思考,谨慎言行,“绝对”对事不对人,这样做可以很好地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每当学生有违纪行为,我都不会先入为主,而是让他们享有优先发言权,给他们有自述,讲情况时间,给予他们于真诚的对话空间。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利弊,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出口。再循循诱导,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找出解决的办法来,让他们心服口服。2、关爱学生爱的最高境界是“博爱”,这是一种不带任何主观成见的爱,这就要求施与每个人的爱都是平等的。作为一名教师,平等的去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必备的一种修养,否则,我们就无法完成教育任务。学生来校是为了学习、求知,但求知又是为了学会处理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不仅抓他们的学习,更抓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班级公约中,就明确规定,作为学生必须要做到“三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为了更贴进学生,我每天利用悄悄话(日记),了解各位同学不管家事,班事还是自己的事。通过这种方式,班上出现的问题、学生的个人或思想问题等诸如此类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来。使我能及时获知班上情况。为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赢得了时间,从而架起师生之间联络的平台。3、赏识学生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长中的孩子也有着许多可爱、可敬的优点,我想每个成长中的孩子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因此我尽量挖掘孩子们的每个优点,让他们都能享受到成长的喜悦。我班人数少,但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特别严重。部分学生这缺点确实很多很多,问题不少,你不能歧视他们,只有施以更多的爱,去感化他,去引导他们,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为此,我不定期地召集他们开会,与3他们交流,沟通思想,对他们的优点大张旗鼓地表扬,如体育生让他们在运动场充分展示他们才技等。得体的表扬,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工作也就顺心一点,班级环境也就“太平”一点。二、以“法”治班——量化管理,依“法”治班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离开了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的班集体是很难形成的。由此可见,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教师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不应该互相分离,而必须有机融合于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便是《班规》。因此建立健全制度也就显得异常重要。要让学生自觉遵守班规,则必须让学生认可班规。为达到此目的,我让学生都来参与制定班规。这是因为我希望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班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草拟班规,使他们一开始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班规》一旦正式生效,人人都有权利,同时人人都没有特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工作的开展,在班规制定中,我把班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