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体会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新课程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它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教,让学生快乐学。《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分为“高效课堂大揭秘”、“课堂规律有几多”“课堂医案巧拾零”、“模式建构与重建”等十四章内容。通过阅读,使我受益匪浅。其中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更是让我眼前为之一亮。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意识的运用规律有几多。下面这些规律,在阅读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三主”协同率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属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它既反对“以教为主”“教”霸权,又有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作用,来凸显所谓“以学为主”的单极主体地位的做法。它主张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2、“双因”统一律“双因”这里专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课堂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双因”统一律的价值在于,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智力培养目标的同时,自觉地(而不是自发地)激发非智力利因素的参与,不仅使“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同时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3、伙伴效应率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合作,不仅是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格修炼的第1页共4页一个重要内涵。4、学思结合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重视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审视现在的课堂,问题出在重教“学”,而轻学“思”。知识网络的构建,一旦缺了思维的黏着,非常容易支离破碎。缺乏思维的“学”,其效率必有折扣。5、“两化”创生率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内化”与“外化”相互创生的结果。所谓内化,就是师生对教材文本理解个性化意义构建的过程。“内化”与“外化”都需要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在一次次智慧挑战中生成“个性化”的知识构建。6、温故知新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全句的大意可以为:“(善于)温习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7、愤悱启发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大意是:“只有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其意;只有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才可以引导学生达其辞。”8、视野关注极限率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教师在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其视野关注极限为25人,再多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视野关注极限定律。这条定律对我们有三点启发: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建立视野资源意识,养成视野转换的习惯;坚持关注后进生。9、学习快乐率孔子的古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信是快乐的基础,自信能使人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第2页共4页10、“二八定律”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真得不断学习,寻求教学规律,有意识地运用规律。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能让学生迷迷瞪瞪的学,老师也不能稀里糊涂的教。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狠抓预习环节的教学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是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构建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