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新农保工作的感受对新农保工作的几点思考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民养老是我县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传统经济的冲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妥善解决农牧民的养老问题,对于完善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新农保经办机构的职责县新农保办负责全县新农保的参保登记、缴费核定、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支付、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稽核和内控、档案管理、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等工作,并对乡镇事务所的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乡(镇)新农办事务所、村协办员负责所辖乡(镇)各村及本村适龄参保人员相关资料的收集、参保档案的审核、养老金收缴、待遇领取人员到龄通知等工作。二、新农保试点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一)制度不健全,没有统一的制度安排。新农保制度目前只是在探索发展中,从全国和全省的层面上还没有一套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的制度,其很多方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筹资渠道单一、缴费水平偏低、集体补助形同虚设、政府责任没有得到体现,致使农民参保率偏低,覆盖面窄,保障资金投入不足,每月55元多养老金难以起到基本生活保障作用。(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有待规范。目前新农保基金由县级养老保险机构管理,运营层次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存入银行,在当前银行低利息时期,基金保值都困难,增值更是无从谈起,而且以县为单位的基金管理模式在技术层面上也难以使基金保值增值。并且没有专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制度规范,第1页共3页乡、村基金滞留时间过长,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三)机构平台建设不健全、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新农保机构平台虽然基本建立,但不够健全,由于工作经费等问题,人员流失现象较严重。随着新农保业务延伸到乡、镇、村,部分人员综合素质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业务水平相对不高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缺乏等现象,村级协办员补贴分散,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也无法对村协办员进行考核,难以保障新农保健康、稳步发展。(四)对新农保的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民对新农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不少农民对新农保心存顾虑。二是存在年轻人不愿参保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较大一部分年轻人不愿参加新农保是自认为还年轻,没有必要过早的参加养老保险,宁肯将钱存入银行也不愿参保。三是村干部有畏难抵触情绪,造成推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实施工作难度大。三、完善新型农村杜会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一)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由于现行新农保制度处于摸索阶段,各省的制度设计方案千差万别,地方色彩鲜明,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状态,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二)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由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局限性和政策活动的复杂性,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以便为政策的变化或终结提供依据。对社保基金的监督是对“新农保”工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基金监管责任制,明确经办机构对基金的监管职责,并结合自身情况,定期对当地的“新农保”基金开展专项检查。(三)指定专人负责新农保工作第2页共3页民生工作是如今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民生工作是各级政府不可怠慢的,因此,要各级领导全面重视和督促。县政府领导应联各乡镇,督促各乡镇新农保工作;各乡镇应有新农保工作专职人员,而现在大多数都是兼职和临时人员,只能是在过渡时期暂用,这对新农保工作的长期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