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时常须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化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第1页共115页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相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学问的最终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根据试验、视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支配。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第2页共115页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4、教学目标:(1)学问方面:理解并驾驭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实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试验,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实力和视察比较实力;(3)德育方面:通过试验,引导学生探究学问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育沟通与合作的团队精神。5、教具打算: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第3页共115页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学具打算: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肯定量的细沙。二、说教法:闻名教化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育学生参加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学问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依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以下几种教法:第4页共115页1、试验操作法。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学问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觉,因为这种发觉理解最深,也最简单驾驭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学生已经相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试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觉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试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视察实力、思维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为进一步学习,供应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逐步从详细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第5页共115页2、比较法、探讨法、发觉法三法优化组合。几何学问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做试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探讨法、发觉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探讨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空圆柱盛沙做试验,发觉有时装不下,有时不够装,有时刚好装满,得出结论:不是全部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三、说学法第6页共115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亲自实践、独立思索、合作探究,变更单一的记忆、接受、仿照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1、试验转化法。有些学问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反复操作,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奇妙。在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打算,也就是第7页共115页各自打算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肯定量的沙;其次,告知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留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觉、总结。这样通过试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育了学生视察比较、沟通合作、概括归纳等实力。2、尝试练习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胜利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心情力气,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教学两道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