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三段式教学法教学法的改革是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先找出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地进行改革。笔者针对教和学两方面的一些弱点,采用三段式教学法,效果较为显著,下面谈一下具体方法。一.教和学中的薄弱环节1.教法中的薄弱环节(1)思想认识上,认为自己教学多年,连续几年毕业生的中考成绩还不错,有满足现状的思想。这种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教法改革的阻力,也必然影响了对学生进行智能的培养。(2)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据调查,大部分学生上课时精力集中的时间约为25分钟;因此,教师不放心,便用多次重复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冲谈了教材的重点内容。(3)为了应付升学,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奔命地埋在“题海”里,影响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辅导跟不上。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2.学法中的薄弱环节。(1)课前预习。这是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经验之一。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往往忽视这一关键环节。(2)课后没有看书复习的习惯。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看书。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才翻书,作业完成,学习任务即告结束。这样,虽然完成了作业,但知识不能完全掌握,若再遇到类似问题,仍然不会。(3)缺乏自学能力,不懂也不会如何运用参考资料来进一步理解书本知识。(4)做作业,有时出现对答案,甚至抄袭的现象。(5)演示实验,学生不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又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二.三段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三段法把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局限于课堂,而分为三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学生在课堂前利用自学提纲进行预习;第二阶段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第三阶段(提高阶段)主要是课后学生自学参考资料部分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加深的目的。这种教学过程,可简单概括如下式;课前预习——课堂思维观察。讨论探究。巩固练习——课后自学提高(准备阶段)(奠基阶段)(提高阶段)教学全过程三段式教学法是在总结了“教法”和“学法”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吸取了传统教学法“注重加强双基”和发现法“在教师的启迪下,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自己当做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教师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合理部分,而抛弃了传统教学法“知识来源于教材和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的听,记,练”以及发现法中的“只重视过程,不注重结果,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等等不利因素而建立起来的。它以“加强双基,发展智能,培养方法,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为教学目的;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又重视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主张既教书又教人,课内课外对学生全面负责,使学生学会学习。实际上,“三段”中的每一段,都独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一段比一段更完善,要求更高。这样,从开始到结束,学生对知识内容经过“初现”“复现”和“提高”三个阶段基本能牢固掌握。三.三段式教学法的具体过程;1第一阶段(教师编写自学提纲,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认真编写“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将一课时的教材内容按课本的顺序编写一些填空。问答。实验习题等带有启发性问题,于上课前1~2天发给学生,让学生看书预习,并要求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随时记录不理解的内容和围绕教材内容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课代表于上课前转给教师,教师上课时有的放矢的进行解答;也可以在上课时直接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当堂答疑。提纲的格式一般分为自学指导、练习和参考资料三大部分,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则是围绕教材内容适当地加深加宽有关知识。此外,教师在上课前还要根据自学提纲写好上课用的板书提纲。这一阶段不但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看书(探索知识)和会看书(会探索知识)的能力,而且也可克服学生不看书就做作业的弊病。2第二阶段(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通过课堂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发展智能和培养方法比传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