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阜阳市阜阳循环经济园区太山庙小学----王鹏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0—11页设计理念:《植树问题》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延伸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然后再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对“植树问题”(安装路灯,栏杆、花坛摆花、站队、锯木头、走楼梯等等)了解较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间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通过画图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植树现象,能够根据路线的不同将所给的植树现象分成三类。2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两端不种”,“一端不种”三种不同植树问题的规律。3.让学生感受植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该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进行必要环保教育渗透--------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教学重点:根据现象探索出在不同植树问题中的规律教学难点:会利用探索出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学具卡片。教学过程(预设):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一段有关植树节的视频)师:每年的3月12日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植树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但是在植树中还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探究发现(一)、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提出问题。出示题目:我们学校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要在一段全长50米的道路两边植树,要求:每隔5米种一棵树。怎么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①理解题意,.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②自己设计,在线段上画一画。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④反馈答案。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方法一:50÷5=10(棵)10×2=20(棵)方法二:50÷5=10(棵)10+2=12(棵)12×2=24(棵)方法三:50÷5=10(棵)10+1=11(棵)11×2=22(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①画图实际种一种。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②画一画,填一填,发现规律。a.假如每10米栽一棵,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6棵)b.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c.根据你填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总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课件出示:前面例题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二)、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2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板书)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4.做一做。①在一条长2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三)、独自探究:“一端不种”的规律有两端种,有两端不种,有没有只在一端种的?自己探究一下,谁能发现规律?(四)、总结规律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一端不种”:棵树==段数。规律好记吗?今天老师也发现了我的手可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