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一卷冲关的课后练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解析:A项,氢氟酸可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浓HNO3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B项,汽油可使橡胶溶解而膨胀。C项,碱性溶液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有黏性的Na2SiO3,不能用磨口塞。D项,氯水中的HClO和AgNO3见光易分解,存放在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答案:D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贴接液烧杯内壁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然后停止加热解析:蒸发结晶时,待溶液中有少量水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答案:D3.(·南通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焰色反应时,所用铂丝先用稀盐酸洗涤并充分灼烧B.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先用待测液润洗2~3次,再加入待测液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鉴定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O时,应使用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解析: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结果偏高。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时,由于CCl4的密度比水大,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时,应先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再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答案:A4.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规范操作,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发生事故。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①用酒精灯直接去燃着的酒精灯上引燃②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③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没设计尾气吸收装置④做金属钠实验时,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⑤金属钠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扑灭⑥浓NaOH溶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稀H2SO4清洗A.①③⑤⑥B.②④C.①④⑥D.③④⑤解析:①直接用酒精灯引燃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事故;②正确,无安全隐患;③氯气有毒,不进行尾气处理,可能会使人中毒;④正确,金属钠很活泼随意丢弃会引起火灾,应放回原试剂瓶;⑤金属钠易和水反应,Na2O2易和水、CO2反应,故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应用沙子扑灭;⑥浓NaOH沾在皮肤上,用H2SO4清洗,酸碱中和放热,会加重对皮肤的损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答案:A5“”.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解析:A为量气装置;C为混合气体的装置;D装置常用于洗气。答案:B6.(·济宁市模拟)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分离物质的有()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⑦解析:普通漏斗可以进行过滤分离;蒸馏烧瓶可用来进行蒸馏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液漏斗可用来萃取和分液。答案:B7.(·海淀区模拟)实验室从海带灰中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中,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A.称取3g——左右的干海带托盘天平B——.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蒸发皿C——.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和水的混合物漏斗D——.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分液漏斗解析:托盘天平能精确到0.1g,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3g左右的干海带,A对;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应选择坩埚,B错;过滤实验用到漏斗等仪器,C对;萃取分液操作用到分液漏斗,D对。答案:B8.(·安徽模拟)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的实验(可加热)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选项试剂B湿润的试纸A现象结论A碘水淀粉试纸变蓝碘具有氧化性B浓氨水,生石灰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氨气为碱性气体CNa2SO3,硫酸品红试纸褪色SO2具有漂白性DCu,浓硝酸KI淀粉试纸变蓝NO2为酸性气体解析:A中结论错;B中应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B错;D中结论应为NO2具有氧化性。答案:C9.(·南昌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