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是现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和“古寺”两词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初日”“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潭影空人心山光悦鸟性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万籁此俱万籁此俱寂寂但余但余钟磬音钟磬音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