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黄小卫素梅教学目标:1、体会爸爸和玲玲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2、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课题小朋友们坐的真端正,一个比一个精神。所以要奖励大家欣赏一幅漂亮的画儿(单击课件),知道这是谁画的吗?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点击课件)看来课前预习的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点击课件)(师生板书课题,重点指导“玲”)就是因为这幅画,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点击插图)夜已经很深了,玲玲和爸爸究竟还在说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可是玲玲有话说….二、闯三关(字、词、句)(借课件闯关)三、指导朗读对话部分1、边读边画。自由朗读课文,用“——”画出爸爸的话,用“~~”画出玲玲的话。2、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可以根据引号找到人物说的话)3、再读,边读边体会。课件出示对话。请你再读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一边读一边体会玲玲和爸爸说话时的心情。可以试着读出他们的心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对话。抽2个学生进行模拟对话。引导:A、玲玲为什么会那么着急,那么伤心呢?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心情。B、爸爸看到玲玲伤心的样子,是怎么说的?读出爸爸对子女的关爱、遇事沉稳的语气。C、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又是怎么做的呢?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两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聆听并表演了他们的对话,如果再加上作者的旁白,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想不想来演一演呢。6、分角色朗读全文(三人合作把全文分角色表演一下。)点击组合图,过渡并板书:演完了课文,我们不难看出玲玲的心情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课文开头端详画时的满意,到画被弄脏时的伤心着急,再到给脏画画上小花狗后的满意,真可谓一波三折,作者就是通过这曲折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藏在爸爸的一句话里,你能找到这句话吗?四、理解重点句子点击出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1、齐读句子。2、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总结:看来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①小组交流。②指名交流。3、那我们以后遇到困难,会怎么办呢?4、赠送名言:孩子们,你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表现的真好,下面我要送给大家几句名人名言,作为奖励。请用心地读一读。(点击:名言)五、学习生字。(课文学得好,字也要写得漂亮,下面我们要来争当“小小书法家”)点击课件:出示“肯”“脑”“筋”1、请你仔细观察,这三个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什么?总结:“月字在下,撇变竖,月字在旁瘦又长。”2、师范写3、生临摹。4、“小小书法家”作品展示,生评价。六、小结:学完这一课,让我们觉得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所以说以后碰到问题,我们要开动脑筋,认真想一想,做一个肯动脑善思考的好孩子。七、作业: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到摘抄本上。八、板书设计:玲玲的画满意→着急→满意动脑筋,坏变好[教学反思]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他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地方:①体会玲玲和爸爸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②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几方面: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自主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