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践“教学做合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广西百色平果县城关中心小学黄贤亮联系电话:0776-18978616100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其教育教学理论的精髓,他强调“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引。而学困生并不是厌学,只是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有障碍,不得法,但上进心和求知欲望也很强。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教学理论提到“在做上教,在做学”“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做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教学要根据学困生的自身特点,努力实践“教学做合一”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才能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提高效率转化学困生陶行知先生在“做”这个教育重心上,提倡“在劳力上劳心”。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科特点,学困生的自身情况,在备课、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教学方式上“做”足功夫。一、以人为本,优化整合教材语文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众所周知,当前,大部分学困生的学习障碍的根源在于知识与技能的脱节,即会泛泛而读书本上的文字,却只能知其文不知其意或只求一知半解,一旦问起缘由,支支吾吾,而在写这一块上,更是提笔忘字,无从下手。这就能证明学生的学脱离了现实生活,缺少了实践,不是“真学”教材只是“工具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树立新课程观念,在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联系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生活实际进行优化整合,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走出课堂与生活对话,充分发挥其“工具”的作用。这也与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即生活”不谋而合。例如,小教第一册《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备课,除了让学生了解课文了解云云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这手能画画,能写字,能给爸爸拿拖鞋,能给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肯定还能做别的许许多多的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因此全家人都喜欢云云那双胖乎乎的小手。课文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教学到此我们不能就此停住,“教育即生活”提醒我们,这是个不错的教育契机把教材和学生生活实施对接:我们每人也有一双可爱的小手,在学校和家里,我1们的小手能做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所思所想所言。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校肯做事、会做事,在家里也肯做事、会做事了。因此,争得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对老师的认可。二、创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学说,倡导“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语文和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在“做”上学。走进生活,要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的发展特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分散注意集中到有意注意,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情境直观形象(实物、媒体)问题层次性,思考空间时间。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寻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我先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动情的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春天的韵味,再组织他们一起到田野里,让他们自已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学生们高兴坏了,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他们有的在嬉戏,有的躺在草地上对着蓝天喊上几嗓子,有的对着初生的小草若有所思……回到教室后,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已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很快乐,我对着白云喊‘你好吗?’,白云笑眯眯地看着我。”有的同学说:“春天来了,小草破土而出。”……这一句句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都来自于给了他们快乐的这次亲身体验。接着我让同学们朗读这篇课文,他们动心动情。此时,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情动而辞发”的真谛。平时沉默寡言的学困生也有自己的体验,得到了表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让孩子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