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习课堂”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教师张以宣上课时间课题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的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及具体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懂得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并以此为基础。习的内容:1、指南针发明在什么时代?他在什么时期开始被用于航海事业的?善教善导善研·善学善思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北宋和南宋时期,指南针在用于航海方面有什么区别?3、你认为指南针与航海事业是怎样的关系?课前育人:亲有过谏使更亲憎我孝方孝如果父母有了过错,子女应该耐心的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闵子骞谏父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善教善导善研·善学善思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善教善导善研·善学善思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为家庭一员,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有孝心、仁爱之心,这样家庭才能和睦;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也都是这样的。学习过程: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善教善导善研·善学善思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新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司马光(1019---1086)生活在北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字君实,山西夏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早年曾编写《通志》,神宗时与王安石争论变法,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2、《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体例:编年体通史巨著内容:这本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站国道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善教善导善研·善学善思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特点: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历史地位: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编写意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共封建统治阶级作为政治活动的借鉴。3、编年体与纪传体的区别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它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事件之间的联系。如《资治通鉴》纪传体,纪指帝王的传记,按年编写;传指将相或名人的传记。这就是说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写历史体例。如《史记》。学新二、宋词和元曲善教善导善研·善学善思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1、宋词(1)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2)词的演变:唐朝已出现于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南宋,词有了很大发展。(3)宋代主要文学形式:词(词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的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2、宋代著名词人(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朝代:北宋善教善导善研·善学善思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词的风格: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2)李清照(1084----1155)中国古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