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亳州七中肖飞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难点:体会作者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文导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举出曾经学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走近作者了解出处让学生介绍作者,出示课件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发言。了解作者及出处,通读课文正音清句初读课文,要求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教师提出一些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再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散句的停顿。播放朗读录音。男生读,女生听,找出读错的字词,加以纠正。女生读,男生听,注意节奏的对错。听读课文加强朗读训练,在读中体会文章大意,落实教学目标。读通课文疏通文意默读课文,要求根据课文注释,流利翻译全文。梳理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参照课文注释,相互合作,翻译课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熟知文章大意。由面到点,抓住基础,完成教学目标一。精读课文1.品读作者之快乐。赏析品评赏析能表现作者快乐的语句。示例:欣然起行2.赏析写景之高妙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有何特色?全句无一月字而无一字不在写月:写月色之明:“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写月色之美:水中藻荇从横交错,摇曳生姿,写月色之浓:“盖竹柏影也”。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不用浓墨重彩而是轻点之笔境界全出,作者无疑是咏月高手,一幅月夜小景美妙绝伦。作者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写出了月光澄澈透明,月影姗姗可爱。3.探寻闲人之魅力。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些意思?写作背景介绍。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讨论分析,划出相关句子。自由发言。小组合作,集体讨论本文的写景特色。学生了解作者思想感情。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文章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总结作业布置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诵读课文,并聆听教师总结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景闲人(清澈透亮)(闲情雅致)豁达胸襟设计反思小组活动教师反思学生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