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践行郭日葵平果县第六小学“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教学就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并且教师要把这种爱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灵。首先教师要给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般的关爱。“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这是现阶段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有很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班主任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教学十多载,我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沉默不语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她们(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对孩子无法给予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在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温情。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会特别的有进步,但是也会突然一落千丈,需要教师时时关注。第二种是脆弱型:这类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的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且特别容易偏科。第三种是品德不良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工作时间的特别,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离异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或互相推委、指责,你冷我热,有时无端恶语相向。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和母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故此,放学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游戏机室,深夜都不愿归家。其家长不知道或不愿知道孩子在外面什么地方玩,跟什么人在玩些什么东西。有时厉声的责问,有时容易被孩子的花言巧语和谎话蒙住。有时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危险边缘。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