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袁强(副教授)阜阳师院教育学系主任《安徽基础教育》杂志副主编中美教育大预言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见闻部分有一段文字:学生无论品德优劣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掉个个儿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里也有一段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臂放在身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教师的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35年过去了——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2003年,世界上共产生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去半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做了什么?中国教育掠影作业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作业滚滚来。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在写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也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世继续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下写作业......一个“考”字蕴含了多少血和泪!家长拦路高考前撕书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90%以上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在哪里新课程改革(21世纪初期)素质教育改革(20世纪80、90年代)教育投入政策执行力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课堂教学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战场一、有效教学的内涵背景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之后,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此前,在西方教学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它倡导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