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湖南安仁宜溪学校吴伯微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并包办一切,课堂上教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好像是演员,而不是一个人高明的导演;学生只能被动地看、听,做一名忠实的观众。而不是积极参与教学中的有创造性的演员。这样的教学无形中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时,应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根据几年来我教学实验的经验积累,我认为一堂完整的物理实验课,应做好如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认为,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力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那么,怎样创设学习情境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实验,多媒体,挂图以及教师的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变阻器》的教学中,教师可先用动画片演示剧场开始的片段,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特殊的氛围中,造成悬念:灯怎么会变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灯变暗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观察、了解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二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结构,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怎样改变灯泡的亮度?先要知道选什么器材---选滑动变阻器。选好了后,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如何?怎么用?与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接哪个接线柱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有如:在体温计的使用上,体温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温度计,它有着与其他温度计显著的不同点,(1)量称不同:其它温度计量称一般是从-100℃到100℃甚至更大。而体温计的量称只是从35℃到42℃。(2)构造不同:体温计有一纤细的缩口而其它温度计没有,构造不同导致使用上的不同,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而其它温度计不允许。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要仔细观察水银柱是否退回玻璃泡,如果没有,需甩几下,否则使用时可能导致数据的不真实:如:已知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为38℃和37.5℃,测量完甲的体温以后,医生忘了甩几下,又直接去测量乙的体温,这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数据将不会是37.5℃而是38℃。三、动手操作动手操作首先要调整或调节仪器,调整、调节是动手操作的一个准备阶段,1调整、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机械调零上,由于电流表或电压表长期的使用、运输等因素,使指针不能准确地指回零刻度处,一般我们都采取机械调零的办法:先找到刻度盘中下部找到调零的螺丝,用平字起,慢慢旋动,使指针指回零刻度处,操作的过程中,眼睛应始终盯住刻度盘,旋动的手腕要用力均匀。其次,进行实验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