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陈文忠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12年10月16日chwzh1952@126.com纲目一、国学的范围与性质二、国学在人类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三、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要点所谓“国学”,是历代学人对于人生问题进行系统反思的精神成果。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心灵结晶,也是五千年来中国人赖以安生立命的精神资源之所在。以儒家哲学为核心的国学,在人类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人类心灵结构的三大精神原型之一。教育的终极使命是“让人成为人”,作为人文学者的语文教师,直接承担着培育学生人文情怀、塑造学生人文性格的人文使命。生命的重复决定了文化的重叠,精神文化是超时空的。因此,传统国学是当代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人文素养之一,也语文教师“传道”最重要的精神火种。一、国学的范围与性质(一)国学的含义(二)国学的范围(三)国学的性质一、何谓国学?(一)国学的涵义1、国学之名义“国学”,“中国学术”之省称。“学术”,对人生问题的系统反思及其成果。“国学”与“西学”,中西学人的人生反思及理论成果。2、国学之别称“中学”、“国故”、“旧学”“东方文化”、“汉学”3、邓实论“国学”:涵义与价值《国粹学》(1902)“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国学讲习记》(1905年)——最初“定义”“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二)国学的范围:四部、四门1、国学之四部:晋、唐、清晋代荀勖:《中经新簿》唐代“集贤院”:甲部、乙部、丙部、丁部清代之《四库全书》:(1)经部:十类(2)史部:十五类(3)子部:十四类(4)集部:五类2、国学之四门曾国藩的《圣哲画像记》,在姚鼐的“义理、词章、考据”外,加“经世”一门,为“四门”。1)考据之学:目录、版本等等;2)词章之学:诗学、词学、曲学等等;3)经世之学:经济、政治、地学、兵学;4)义理之学:经学、子学、玄学、佛学。《圣哲画像记》与“国学四门”3、国学之微型经典:《三字经》1)《三字经》—“国学之微型经典”前人评《三字经》曰:“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部奇书”;“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2)《三字经》—儒家的教育体系:儒家教育的四大方面:思想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3)《三字经》—儒家教育的四个层次第一,子须学:“性相近,习相远”——思想基础,儒家人性论;第二,学什么:伦常、物理与经、史、子、集——教学内容,人文学术;第三,怎么学:提供榜样人物——教学方法,学典范,非说教;第四,学何为:“致君、泽民、为国、为家”——教学目的,治国平天下。4)“学什么”:一部国学概要1、伦常与物理:从“一”至“十”;2、小学: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3、四书: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4、六经: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5、诸子: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6、历史: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教学内容:是人文学术,非自然科学;内容安排,循序渐进。5)《三字经》与传统伦理体系陈寅恪:中国文化“最高之境”“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三字经》:“三纲六纪之说”1、“三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2、“五常”:“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3、“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本人、儿子、孙子、玄孙、曾孙。4、“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4、国学之入门:简要书目1.朱维焕:《国学入门》,中国人大版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版4.钱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