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忆读书》教案VIP免费

《忆读书》教案_第1页
1/1
孟津县平乐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课题:《忆读书》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音2读顺文3读懂意二、达标启学(快速阅读——思考活动)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悬念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消遣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2请学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3诵读活动1)男女生各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2)男女生互相提问,指出对方朗读与理解中的失误与不足。4思考: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什么时候读的?什么样的书是好书?5交流活动1)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3)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6课内小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反思:第二课时一、预习导学请学生介绍作家冰心及其作品。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学生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二、达标启学1)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2)请学生综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上一节课的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尤其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②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③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④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请学生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反馈评学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3.解释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2)我决定咬了牙……4.“……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分别是什么?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品: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忆读书》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