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9科学探究的“理”和学生活动的“趣”【主题内涵】学会探究和提高证据意识在科学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教育价值。评判一项科学研究是否科学,首先在于获取资料的真实性,因而,科学活动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富有儿童情趣的科学活动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的欲望,从而饶有兴致地参与科学学习的整个活动之中。但是,情趣性的活动往往不具有一定的理性,在课堂中往往表现为活动有余,思维不足而理性的探究活动不一定具有情趣性,在课堂中往往表现为秩序有余,激情不足因而一些老师在实践中因顾此失彼而困惑。从心理学角度看,生动、自然、贴切的情境可以引起孩子认知对象的认同感,给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孩子们将自己的经验世界与认知对象发生互动,使“同化和顺应”过程得以顺利完成。从课程观的演变过程看,如果片面强调科学观察的“理”,就会使我们的教学陷入“以知识为中心”课程的弊端中去;如果片面强调学生活动的“趣”,又会使我们的教学陷入“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的弊端中去。作到“理”与“趣”的和谐统一,形成“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的教学,是我们当前要努力的方向。【案例描述与评析】一、在理与趣之间寻找平衡下面的案例是L老师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叶子》(第二课时)教学中的三次不同设计的教学现场,可谓“一波三折”。第一折:相对理性,重在观察片断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观察研究这些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如果有人问植物的叶是什么颜色,你该怎么回答?生:我会说是绿色的。生:我觉得大部分是绿色的,但也有红色、黄色的。生:我认为长在树上的叶子大部分是绿色的,但落叶是枯黄色的。师:说得不错,那你们看看,你的叶子有哪些颜色?生:有绿色、红色。生:有绿色带黄的、棕黄的。师:都是这些颜色吗?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绿色的叶子,它们绿得一样吗?生:不一样,有的颜色深一些,有的颜色浅一些。师:是呀!就算是长在同一棵树上,叶子的颜色也有不一样的。谁会按颜色变化给树叶排列顺序。(学生纷纷给树叶排好顺序,出现争议现象,有的说这片颜色深,有的说这片颜色浅,教室议论声四起)期望在学生已有经验中对叶子的颜色认识的基础上,然后通过实物的再观察学生能意识到光有经验是不够的,在“继续研究”中,真正的有目的的观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学生显然不是这样想的,几片叶子并没能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片断2:师:在你所有的这些叶子中,最大的是哪片,最小的是哪片?生:最大的是这片,最小的是这片。(高举叶子)生:我的叶子比他这片还小。(高举叶子)生:我这片叶子最大。(高举叶子)师:谁知道,最大片的比最小片的大多少?怎么比?生:用尺子量。(师指导学生用尺子量出叶子的长度和宽度)师:还有一种方法我们可以精确地知道叶子的大小,那就是数方格法,把两片叶子分别描画在方格纸上,然后数一数每片占了多少格,也可以比出大小来。(师边说边演示)师:那打开作业本,把这两片叶子分别描画在方格上,并数数占了多少格。生:我这片叶子太大,格子画不下。师:换张小的。(由于学生的叶子大小不一样,故数格子的速度也不一样,再次造成速度上的不平衡,教室里出现数好的学生在玩,个别学生还未画好。)给叶子比大小是学生的事,他们脑中可能有自己的方法,至于“大多少”,学生可能没想到,当然也提不出来。因而更想不出“怎么比”的精确方法了。数格子的方法可谓“精确”,但比较枯燥。数数的方法、叶子的大小都将决定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什么设计如此理性的课学生却难以投入呢?第二折:强调活动,重在激情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请你们当回体育老师。生(“哇”地议论开来,好奇极了):体育老师,怎么当呀?师:给你的叶子排排队,让它们听从你的安排(板题:我给叶子排排队)。怎样当体育老师呢?很简单,给你的叶子排排队,然后说出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即可。“我给叶子排排队”是一个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但是学生的具体观察欠指导,活动的指向性不明确,造成教学混乱。生:(捧了一大堆叶子高兴地上台,师帮忙撕透明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