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学习目标:学习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本能”等词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学习重点: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学习准备:搜集有关蜜蜂的知识。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学生课前5分钟交流积累的关于蜂的成语和歇后语戏蝶游蜂〖解释〗飞舞游戏的蝴蝶和蜜蜂。后用以比喻浪荡子弟。蜂房蚁穴〖解释〗比喻各自占据一方。蜂出泉流〖解释〗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形容一时并作。蜂起云涌〖解释〗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大。蜜蜂窝——窟窿蜜蜂蛰人——逼急蜜蜂的眼睛——突出蜜蜂的窝——窟窿多蜜蜂的屁股——刺儿头无王的蜜蜂——乱了群出巢的蜜蜂——满天飞春天的蜜蜂——闲不住蜜蜂酿蜜——为别人操劳蜜蜂叮镜中花——白费功夫蜜蜂飞到彩画上——空欢喜蚂蚁的腿,蜜蜂的嘴——闲不住;一天忙到晚蜜蜂叮在玻璃窗——看到光明;无出路;没出路二、由学生朗读《蜜蜂引路》你知道了什么?(一)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二)齐读课文后面的《塑料袋》蜜蜂是勤劳的昆虫。为了酿造五百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蜜蜂一找到蜜源,就会飞回去蜂巢,告诉同伴关于蜜源的信息。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它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三、了解法布尔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第二课时13、蜜蜂重点: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一、读一读,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让学生从文中去找。(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出示课件,这个句子无论……总是……加上重音读一读,体会体会并造句。“听说”从这个词语去感受作者的不太确定,才去做试验的。体现了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出示课件:句子“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突出不是……而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是作者的发现,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读一读在读中体会并造句。二、重点讨论:为了验证蜜蜂有没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1、在读中理解他的做法。如:为什么要在自家的院子?为什么要在背上做白色记号?为什么要女儿在家等着?为什么要走两里多路?它们为什么飞得那么的低?那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么?超常的记忆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认方向的一个因素呢?让学生去交流讨论,相机地读读。2、在读中提出问题,看看作者是怎样在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