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第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备周少秀复备审核实施时间第周星期章节名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5—36页教学内容:《神奇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计划学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工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预设学生学习预设执教教师重构揭示课题师向学生展示计算器。师:你们认识它吗?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你们用过吗?(观察课本35页的情境图)小结:计算器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体积小,便于携带,计算迅速、准确。电子化的计算工具,已经被广泛采用。它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神奇的计算工具。指名汇报,师总结。质疑导学1.关于问题串1的问题,认识一些功能键,先让一部分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由学生来说明。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方法。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1)ON/C开关及清除屏键。用于计算的开始和全部清除。(2)OFF关闭键。用于停止使用计算器。(3)运算符号键。介绍“+、-、×、÷”键的使用方法。(4)数字键。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5)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出计算的结果。(6)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1.学生看书后发言。2.学生可能会展示一次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合作探究2.请根据问题串2的要求,同伴互相出几道计算题,两人一起用计算器算一算。小组合作讨论。(1)计算25×4.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2)教师指导小组成员按照加、减、乘、除的顺序依次出题,重点让学生学会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进行计算,并体会计算器计算快捷、准确。(3)用计算器算一算,探索数学规律。说一说:在用计算器计算时有什么感受,或者遇到了什么问题。如在计算时可以先估一估,以便了解是不是按错键了,及时评价与反思。小结:大数计算用计算器比较方便,小一点的直接口算更快;数据非常大时,计算器不能直接显示结果。小组里一起进行操作。全班交流。达标拓展1.完成课本第36页“练一练”1小题。组织学生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2.完成课本第36页“练一练”2小题。重点考虑把88看作90,然后可以知道另一个因数的范围在30-40之间;接着再选这两个数的中间数35进行尝试,如果不行,再用相邻的数试一试。3.完成课本第36页“练一练”3小题。让学生多读几遍题,找到题中有用的数学信息,根据含义确定运算方法。4.完成课本第36页“练一练”4小题。鼓励学生排一排、算一算532×41,531×42,521×43,51×432,52×431,53×421的积。第4题规律:两个数的最高位一定是5与4,下一位是3与2,三位数的个位上一定是1。评价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足?请各小组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不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