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安排。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第1页共114页1.相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沟通。二、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奇妙壮丽,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第2页共114页三、教学打算词卡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第3页共114页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2.指名读,订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第4页共114页(薄雾闷雷涨留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宽敞、覆盖、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一帆风顺、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照旧、复原)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第5页共114页C、观潮人——最多D、响声——最大E、浪潮——最壮丽F、人的心情——最高涨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第6页共114页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漂亮而罕见的景象。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预设:学生很简单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干脆描写大潮非常壮丽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根据什么依次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第7页共114页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依次,分三大组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次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2.作者是根据什么依次描绘这“天下奇观”的?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第8页共114页1.翻开书,专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宏伟、最壮丽?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指导朗读:第9页共114页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这响声洪亮吗?(不洪亮。)为什么——似乎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洪亮?B、有人告知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