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案一、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经典的思乡诗词。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并能背诵。2.借助诗人创作背景,通过想象、质疑、情境、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3、感受古诗的优美,自主积累思乡诗词。4、了解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三、教学准备1、在教学中,要使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一代来理解战场的艰辛,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充分地钻研教材,发掘教材,循循善诱,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要能掌握诗词的感情基调,前提是充分地了解诗词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3、准备好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引题,感悟诗韵1、老师以思乡为主题引入课题,初读课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词意。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读出不同的感觉,从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2、教师提问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身在哪?心呢?(板书: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把它们连起来,让你感受到什么?(你激励语言:理解了更深了一层。你的心思真细腻啊!)小结:是呀,纳兰性德虽身在征途,但他心系故园。一个远离,一个思念,这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二)熟读课文,丰富想象,词中有画1、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走进纳兰性德,和他一起踏上征途。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丰富想象,随着老师的朗读,会有怎样的画面让你历历在目。<背景音乐是《怆》>教师范读。)2、交流:(1)出示上阕:透过上阕这些字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a、“山一程,水一程”,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这些画面中,你有何新的体会?(路途的遥远,艰辛)b、“夜深千帐灯呢?”看到怎样的画面?走进帐篷,你又看到怎样的画面?战士啊,行军这么劳累,这么疲惫,你们为什么还没有入睡吗?(交流)那顶顶帐篷里的点点灯光,分明就是一颗颗思乡的心。(2)出示下阕:a、战士们多么期盼怀着这颗思乡的心做一个思乡的梦呀,这梦做成了吗?为什么呀?你们又听到了什么呢?b、风一更,雪一更,又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或怎样的画面?(风雪交加,狂风暴雪)这样的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环境的恶劣,让路途变得的更加艰难)e、是呀,一程又一程的跋山涉水,一更又一更的狂风暴雪让战士们思乡的梦碎了碎的仅仅是思乡的梦吗?还有那颗思乡的心。一个碎字把作者思乡的痛苦、煎熬表达的淋漓尽致。试着用读把作者身心分离,心碎的感觉读出来。(后一句声音低沉,意味深长。)(生配乐读)(三)心灵碰撞惺惺相惜1、“故园无此声”,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记忆深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接下来,让我们与作者心灵碰撞,惺惺相惜。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放背景音乐)a、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b、好,孩子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故园生活是多么的其乐融融,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故园,那是高鼎笔下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故园,那是张志和笔下的“青箬笠,绿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