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农村地区四所中学开展阳光体育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目的是对其开展阳光体育的现状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找出制约农村地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因素,提出发展对策,为构建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农村地区;中学;阳光体育运动1研究目的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2006年12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旨在说明在认真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简称阳光体育运动[1]。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要通过阳光体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大力宣传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引导,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引导青少年学生改善生活方式,使体育成为青少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结合教育部落实在校生一小时活动时间的要求及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农村地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依据。1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以农村地区四所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和20名在校的体育教师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学校名称和样本量见下表。表1研究对象整体情况一览表类别人数(人)体育教师20学生300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登陆万方数据库和网络,有针对性的收集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开展方面的论文和资料,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文章的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做准备。2.2.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300份,收回278份,收回率92.7%;给教师发放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88份,有效率90%。2.2.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处理,并作为本文研究依据。2.2.4访谈法对农村地区4所初级中学的20名体育教学组及任课教师进行谈话交流。23结果与分析3.1农村地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3.1.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调查2006年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体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2]。根据调查得知,部分中学都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保证了每周3节体育课,确保了每天两遍广播体操或眼保健操,并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活动实施计划;还定期开展了学校班级体育联赛;课外文化活动及学校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各学校定期开展活动次数、每天学生的活动时间、师生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态度等情况如表2。表2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一览表(%)开展活动的学校每天保证学生活动时间(m)学生对开展阳光体育的态度第一中学61.3积极城关中学47.4一般第三中学55.8较积极乌兰中学58.1积极从上表得知各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有部分学校开展的比较好。学生们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大多是由体育课、大课间(包括课间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的时间)、课外活动课的时间来完成的。学生每周上二节体育课,是由专职的体育教师完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