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爱你无条件,但是有原则!周末我带孩子去超市,看见一个小男孩在缠着妈妈哭闹,仔细一听,是妈妈不允许孩子乱买零食,这位妈妈一怒之下冲孩子嚷嚷:“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男孩的哭声并没有就此停住,反而哭的更大声。妈妈终于气急败坏地发了狠话:“你还哭,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你自个儿在这里哭吧!我不管你了,我走了”,妈妈果真转身而去,小男孩发了疯一样猛地追上去,紧紧地抱住妈妈的大腿,一边声嘶力竭地喊道:‘妈妈!“,一边继续哭得痛彻心扉。妈妈拍了一下孩子的脑袋”“别哭了,赶紧走。”“你再这么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再这么调皮捣蛋,妈妈就把你送人了!”“你再不好好学习,妈妈就不要你了!”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说出类似的话语,也许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听话,不调皮捣蛋、好好学习,但是,我们采取了错误的方式:用“妈妈的爱作为威胁工具和惩罚手段!”可是这些话对孩子来讲,却像一把利剑,伤人又伤心,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那么,妈妈——这个我最亲近最信赖最喜欢、我作为全部依靠的人,她就不再爱我了,我将失去妈妈的爱,甚至妈妈!“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处。”所谓无条件的接纳,就是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不管孩子身上有多少优点和缺点,父母都要接受孩子并支持孩子。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只接纳孩子表现好的一方面,或者说,只接纳孩子满足我们要求的那一面。我们希望孩子学习好,如果孩子学习好,我就接纳;我们希望孩子活泼,如果孩子活泼,我就接纳……,否则,我们就很难心平气和地坦然接受。这样的爱不是真爱,是“有条件的爱”,条件就是:只有当孩子达到我们的标准时,妈妈才爱你;不然,我们就发狠话“妈妈不再爱你了,妈妈不要你了!”拿破仑.希尔,这个名字在美国可是说是家喻户晓,他在人际学、创造学、成功学等领域比戴尔.卡耐基有着更高的地位,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他被称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一书中写道:“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念激励着我努力成为她相信的,我能称为的那种孩子”。拿破仑.希尔小时候是一个淘气的、狗都嫌的孩子,他的父亲在向他继母介绍他时说:“这就是拿破仑,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但是,他的继母却温柔地说:“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无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质发挥出来。”继母正是通过这种无条件接纳孩子的真爱,让拿破仑了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建立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感,从而慢慢走向成功。前苏联教育家杰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不懂得爱学生的人,不配当老师,不配进入教育的圣殿。”“孩子最喜欢爱她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始终如一,而且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爱是不变的,不管他有哪些缺点,不管他做了什么事,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他!无条件的爱,并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错误的惩罚方式之一,是“收回妈妈的爱”孩子犯了错就要付出爱的代价,妈妈的爱将被收回,当孩子听到这样有口无心的话,他会感到非常恐惧,他会担心,他会失去“安全感”,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会不断地反复试探和验证“妈妈是否爱我”,如果我怎么样,妈妈是不是就不爱我了?6岁前,“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安全感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基础,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受冷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逃避问题、嫉妒别人等,所以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犯错之后就失去了妈妈的爱,要让孩子知道,即便你没有达到爸爸妈妈的标准,我们依然爱你,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但是,是有原则的。什么事是“有原则的爱”呢?原则在哪里呢?比如孩子吐口水,说脏话、偷东西、攻击他人、伤害他人、不遵守社会秩序、无节制地提出物质要求等等,对于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和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