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作文教学常规,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其学会观察、思维、表达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智能、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的重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时常存在学生言之无物,或者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有内容可写时,又表述不清,或者杂乱无章、不达意等现象。为此,我们三年级备课组从落实教学常规入手,突出作文教学的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一、注重积累,端正习作态度学生作文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平时的积累极为重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结合课文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进行适时的朗读背诵,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读一些书报、儿童刊物。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在每周的读书交流课上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学习课外书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语好句,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二、集体备课,加强习作前预设教师只有在课前亲密与文本接触,认真地解读文本,制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完成详细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游刃有余。因此,我们三年级备课小组,博取众长,对每次的习作进行集体备课。备课前,老师们各自深入钻研教材,理顺评价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认真仔细研读评价标准。在每周的集体备课里集中进行交流,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探讨在习作教学中操作性强、效率高的教学方法。三、适时指导,激发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物时,将实物、实景搬进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先说后写。指导学生写活动时组织学生当堂表演节目,带领同学们做各种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开眼界长知识,激发写作欲望,这样既营造了作文氛围,又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根据习作的要求,将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实地观察。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进辽阔的大自然,让同学们在赞美大自然,充分体验他们真正是生活小主人的同时,作文也有话可写。这样不仅愉悦了心情,调动了兴趣,更开阔了视野,使学生言之有物。这样放手发动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四、严格要求,强化习作训练尽管文无定法,但任何一篇作文,必然有它成文的基本要求。从字词句到段、篇,必然有它的应遵循的规范,这些东西构成了习作的根本,因此我们备课组从学生开始习作阶段,就进行强化训练。从格式方面要求学生一般的作文都应分段,每讲清一件事就分一段。每分一段必须提行,空两格再写。还有标点符号的书写,占几格、写在什么位置都有详细要求。从字迹方面要求学生必须书写工整不能用涂改液或改正纸,力争做到无错别字,美观,流畅,并且要求书写应有一定的速度。从词句方面要求用词恰当,句子通顺,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讲清楚。通过加强习作的针对性指导,进行序列化的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强化。五、互相修改,提高习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进行作文评改教学。互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几位学生互换作文,按结构、语言、内容等几个方面认真地修改,当然在修改时可以讨论商量,互相提一些修改建议。自评,在认真品味了同学的作文以后,让学生先把自己的作文读几遍,把错别字、病句都改出来。然后就作文要求认真修改语言,该简洁的要简洁,该生动就改生动些。然后按照修改意见认真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只有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常参与修改作文,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修改文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六、注重讲评,激励为主作文讲评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这些稚气未脱的小学生,我们老师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找出他们在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宣读作优秀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再接再厉。同时,评价具有针对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