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公开课教学反思——高奭旭VIP免费

公开课教学反思——高奭旭_第1页
1/2
公开课教学反思——高奭旭_第2页
2/2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同课异构公开课教学反思高奭旭长久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历史这门学科讲述的是一些既成不变的事实,是一门看起来比较“古董”和“死板”的学科。但是事实上,历史从来都不是死的,相反,它是一门“活”的学科,把过往几千年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面貌如同一幕电影一部小说一般动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学问。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望眼四顾,映入我们眼帘的一块石头、一幢旧屋、一株老树,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段过往的事情;我们遇见熟人,不假思索地打个招呼,在不经意间叙述着我们先祖那一幕幕过往的经历。任时光流逝,社会变迁,历史依旧活生生地摆在那里。让中学历史课堂变得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既落实知识培养能力,又贴近生活增加动感,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努力的目标。作为一次尝试,我在讲授北师大版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公开课教学时进行了课程结构上的相应的大胆调整尝试,达到了同课异构的目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第二节,是中国古代史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南移有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本课的课程标准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但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不易深入,注意力易转移。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搜集所需的历史资料,而且对新鲜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收集资料作业跃跃跃欲试。这届学生还有个现象,学生分化较大,学困生占相当大比重,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基础较薄弱,学习方法不到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针对学生特点,本节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来看,这一节课初步地进行了有机地将“经济重心南移”和“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这三框内容加以调整。通过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丰富了课本内容,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经济重心南移主要经历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力。让学生理解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去体验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知识、思想与情感教育合一的效果。调动学生兴趣,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达到巩固新知,完成学生的知识目标要求。本课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教学中思想上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如教学还是以中考为指挥棒,学生层次差异大,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注重对中下学生的知识巩固,课堂上循规导矩,创新不足。其次时间掌控有点难度,在学生发言和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时,要把握好时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公开课教学反思——高奭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