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轵城实验中学◆科目名称: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开发教师:许秀菊◆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中国历史》◆授课时间:2014年9月1日——◆授课教师:许秀菊◆授课对象:轵城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简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史实,梳理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的基本线索。培养整体感知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2.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理念,采用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分析、讨论知道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具体内容包括: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理清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3、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6、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7、戊戌变法: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8、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11,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毛泽东为什麽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13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14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西安事变15宁为站死鬼,不作亡国奴:血染卢沟桥,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企图16血肉筑长城:台儿庄战役、中共七大的召开17内战烽火: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18战略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原因1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0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有线电报,电话,及照相机和电影的传入,社会习俗的变化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典型事迹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22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承上启下的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掌握历史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资源背景:(1)教材,根据校情、学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校本习材;(2)练习,在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布置分层作业;(3)网络,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4)文献,利用相关文献资料,查找、提炼有效信息。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理念,贯彻太谷的二十四字教学法。具体如下: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课外拓展性练习: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