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差补缺的三个基点张静教学工作中,老师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都是伤神费力的,做好抓差补缺工作对班级管理建设来说,真是举足轻重。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班里的后进生面小一些,这样教学工作、班级管理会随之轻松许多。说实话,每班都存在着学习困难的后进生,教师只有正视这一现象,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工作中,我也在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一、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点燃欲望的火花。学习欲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是学习过程中互为因果关系的三个环节。优等生的学习过程是良性循环过程,欲望强、方法得当、成绩优秀。学困生的学习过程则是恶性循环,欲望低、学习成绩差。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往往与家长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性格比较孤僻,教育起来难度较大。与他们沟通交流,帮他们树立目标是关键。一天,我发现岳云飞为参加市运动会早锻炼后,却忘了带钱买早点,我就买好包子和牛奶递到他手上,他很感动。从那以后,我说话他就比较信服,各方面都有进步。还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学习上基本没要求,孩子自然没有学习的动力。要改变这样的学生,先要改变家长的观念。我不厌其烦地走访了很多这样的家庭,耐心地说服教育。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抓差补缺的第一步工作不是教给方法,而是点燃学困生的学习欲望之火,还在于保持这一欲望的火花不被窒息。二、改变学生的方法思路,激发赶超的希望。学困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习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要改变学困生的现状,就必须从教给适合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入手,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就要先研究他们有哪些不正确的方法。“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如果能掌握学生特点,授之以渔,岂不是“双赢”。在日常学习中,对于学困生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我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长期的“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措施”的五落实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习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更新教学的方法策略,搭就进步的阶梯。抓差补缺要从教学细节上着手,给学生搭好进步的阶梯。首先是认真备课,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针对学困生的认知能力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尽量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所得;其次是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对于学困生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做到了面批面改。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较大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再次是帮助学困生制定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多地汲取别人的长处,尽力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