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利用歌曲“celebrate”引入课题”Happythanksgiving”和从多媒体,CD等收集关于节日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学生参与pairwork等问答方式展开课堂口语交际活动,谈论节日庆祝话题,同时进行听力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伏笔。庆祝节假日活动是日常活动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难度不大,取材方便,内容熟知,学生参与面较广,气氛教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有利于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展示拓展时,考虑到大班额教学,人数众多;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非常重要,既要达到动而不乱、活而不杂、又要达到学而有序、序而有效的理想效果,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对大班额课堂教学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改变座位,扩大空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形式变成以下几种:①个体活动(individualactivity);②对子活动(pairwork);③分排、分组练习(roworteampractice);④四人小组活动(groupwork);⑤全班活动(classactivity)等。这些结对子活动和小组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参与面,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交际空间,也避免了教学长期单一、枯燥的“一言堂、满堂灌、独角戏或“大合唱”的课堂形式,多种课堂形式的交替搭配,使课堂节奏明快、有张有弛。另外为了更便于课堂组织,把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变成“圆桌形、马蹄形或方块形”排列方式,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活动交往的气氛。也有利于教师在行间的巡视、指导和监管,即可以全班布控,有可以局部调控。2.组建小组,优差搭配:在“pairwork”和“groupwork”中,将优生和差生搭配,以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发挥了优生对差生的辅导作用,采用“一帮一、将带兵、兵带兵”等形式,全员参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组间竞争,增强活力:课堂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既能活跃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各小组间形成你追我赶、竞相达标的氛围,发挥集体的力量,增加凝聚力。4积极展现,张扬个性:为了落实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主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都有表现的机会,在《Happythanksgiving》一课中,设计了多个分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或两次表现的机会。为了体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在课堂上表现。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积极表现的心理需求,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充分展现了他们故事编排、演讲等的才华,个性飞扬,风采四射,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极大地提升了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也自然而然地与任务型教学联系起来,课文中相关的知识点也得到了充分的操练和运用。由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和亲身体验,中西方文化的一天异同自然显现,通过对比交流,培养了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一些groupwork和pairwork等活动方式,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相互间的合作意识与友谊,能使学生体会到要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友好相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高尚情操也是一种升华。对教学目标的调整:1扩大有关节假日的词汇,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的词汇。可从互联网或其它书籍中获得。2可以多放一些关于节假日的录音或视频,提高听力练习,也可以多设计一些写作体裁如看图写作、扩写和缩写、模仿写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调整:1小组活动形式重点采用一个或两个,不能多种形式同用,以时间分配为主要精练。2小组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后进生的需求,让他们也有展现的舞台。存在的问题:1课时容量大,时间分配紧,学生实践少。2好学生表现机会多,后进生参与时间少,分层教学不明显。3展示拓展时间太少,有些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压抑了学生的个性。4合作交流中小组的评价还不够完美,激励效率有些低。5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多少留下了一些遗憾。